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上海石化 戴建石
家乡传来喜讯,由湖州德清县政府、浙江越剧团联袂制作新编越剧《游子吟》在杭州剧院首演。我想带老母亲一饱眼福,但一票难求,只好作罢。四月下旬,《游子吟》走进了富丽堂皇的国家大剧场,我正巧在北京,老战友陪我观看了演出。
该剧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同名诗作改编而成。一首诗,已成千古绝唱,一出戏,吸引万众目光。现场观众在婉转柔情的唱腔感染下,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而震撼、动容、落泪……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温暖真挚的一首诗,也是戏剧舞台母子情深最感人的一出戏。著名古诗与现代剧作的巧妙结合,使千古传颂的《游子吟》得到质的升华,演绎了一幕穿越时空,感人肺腑的情感大戏。
新编越剧《游子吟》紧紧围绕孟母的慈母心,孟郊的游子情,起承转合,丝丝入扣。从分别泪到感恩情,一步一步将母子情深的主题推入高潮。 剧中孟郊的感恩戏份厚重,母亲几次临别时熬夜为儿缝补衣服的场景,感人至深,母爱既是铺垫也是传递,孟郊无不深受感动。尤其是孟母那句饱含深情的唱词“自古做娘无人教,全凭初心一世修。”母爱的一片苦心,观众无不动容。最后,母亲要离开溧阳回武康,又怕儿子难受,独自偷偷跑到码头。
孟郊得知后,急忙追赶母亲。此时船己开远,妻子送上孟母刚为孟郊缝补的寒衣,孟郊跪在码头,托着寒衣,泪流满面,对天长呼,吟唱起那首千古绝唱《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时此刻,感天动地。回声激荡,震撼全场。
孟郊生于湖州武康,《游子吟》写于江苏溧阳。孟郊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五言古诗最多。集于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疾苦,故有“诗囚”之称,并与贾岛被世人称为“郊寒岛瘦”。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当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后,便将母亲接来溧阳尽孝。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间冷暖,人情纸薄,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千古绝句《游子吟》,将自己的诗歌创作推向最高的艺术顶峰。
孟郊除《游子吟》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要数《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不少诗歌写得语浅情深,如《归信吟》“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以心理细节打动人心。《列女操》、《薄命妾》、《塘下行》、《去妇篇》诸篇,情深致婉,妙有讽喻,令人赞叹。与情深致婉相对应,孟诗还具有气势雄健的特点,将江川山峰横亘于天地乾坤,“地脊亚为崖, 出冥冥中。楼根插迥云,殿翼翔危空”。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描绘出雄健豪放的气势。浩然之气中不乏似水柔情的感恩之心。“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这是在湖州武康流传甚广的孟郊另一首《游子行》,与《游子吟》堪称为姐妹诗。《游子吟》中的“寸草心”便是《游子行》中的“萱草花”。故湖州人一直称萱草花为“母亲花”。
游子一生漂泊,浓缩成一首诗,短短三十个字创作成一台戏,凝练渲染,挖掘提高。名诗传承中华民族的母爱和孝道,戏剧丰富了诗人的精神内涵。千古绝唱一首诗,万众瞩目一出戏。天下慈母心,儿女报恩情。一针一线密密缝,一字一句声声泪。
正是“接地气、传家风、立信仰、颂美德”的历史故事为观众呈现了一位华夏伟大的母亲,她的民族气节、家风家教、无私母爱。血脉传承,感动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