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4|回复: 0

华梦丽:从“负二代”到农场主

发表于 2018-6-13 17:43: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女大学生在乡村种出“十里桃林”
通讯员 严晨璐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24岁的南京姑娘华梦丽的创业是从继承了父亲的“负资产”开始的。如今,她已成为一个拥有1000多亩土地的农场主。
  在前不久落幕的2018年“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上,她带领团队凭借“果牧不忘家庭农场”项目摘得金奖。
  2009年,华梦丽的父亲带着拆迁款,在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买了一块地,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以及成熟的农业经营理念,农场每年亏损两三百万元。在华梦丽眼中,这不是父亲擅长的领域,“有一点盲目”。
  2013年,抱着“帮助父亲收拾残局”的念想,华梦丽报考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就是奔着毕业之后能把自家农场扭亏为盈”。
  当然,专科院校的优势,让她学到了很多农业技术。尽管父亲创业为了技术交了很多“学费”,但华梦丽始终认为,没有合适的技术支持,这是父亲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2013年12月,江苏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赛,华梦丽“单枪匹马”参赛。她很快感到一个人的“痛苦”。在学校的帮助下,她组建了团队。
  最初,4位小伙伴只是她请来的外援。比赛中有一个情景模拟的环节,她请大伙儿来帮忙演一个小片段。后来索性组成团队一起参加创业大赛。整个团队不断磨合,不断完善想法。
  大伙儿还给农场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果牧不忘,因为涉及果蔬和畜牧产品,他们希望产品能让人“过目不忘”。
  做农业离不开“辛苦”两字,农忙时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来摘水果,一直到晚上八九点。“工人休息了,我们还要再出门送货。因为接团队比较多,有时还要带人参观。”
  尽管如此,团队没有人动摇放弃。他们最大的希望是,把传统型农业模式转换成体验式服务型农业模式。
  除了体验农家餐饮和垂钓,她又张罗着做亲子农场,让城市里的孩子在父母带领下,来农场采摘水果蔬菜。
  最初,没有固定客源时是最艰难的,她只能选择在超市、小区门口售卖。遇上“价格战”,连送货的油钱都要倒贴。
  华梦丽在农场种了稀缺水果,一个是台湾的黄桃,另一个是日本的甜柿。渐渐地,上门采摘变多了,他们现在基本不用送货了。
  她翻出手机里的“十里桃林”照片:“这是台湾的黄桃,当初那边只给了我们100棵,现在我们通过嫁接等手段,把它们变成了300亩的桃林。”
  去年,华梦丽专门举办了桃花节,她请来了无人机团队,把350亩“世外桃源”拍成了几分钟短片。这次,她不像以往那样拿着水果进城推销了,她把小短片和照片拷在U盘里,找到南京的几家有名的微信公众号,在他们平台上推介“桃花节”。
  让她没想到的是,短短一周时间的桃花节,来了四五千人。“桃花节”越来越有名气,今年游客数量过3万。事实上,那些看了桃花的游客纷纷留下电话,预定桃子。
  这种“苦尽甘来”的感觉,让她觉得几年努力没有白费。3年来,在她与团队努力下,农场由原来的连年亏损到年销售额近900万元。
  华梦丽非常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她认为,乡村振兴要“先富带动后富”。原来周边村庄里有很多老人,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现在她的农场需要劳动力,她给村里的老人提供长期的工作机会,“我们提供稳定的收入,慢慢地也能把一些年轻人吸引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