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90|回复: 2

向山借强 向河借奔(民生观)

发表于 2018-6-22 11:36: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向山借强 向河借奔(民生观)
2018-06-22 00:00
人民日报-刘 念
  旅游应该有收获、有价值,和学习、工作一起构建我们坚实而活泼的人生
  
  先说个新鲜事儿: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包含著名大学游览的旅游产品比往年搜索量提升了一倍多。今年出现了一种“名校深度探访游”,请当地在校学生做向导,听学长讲校园文化和故事,既纾解多年备考疲惫,也为将来的新生活打打前站,多好。
  旅游,说白了,就是到陌生的地方歇歇、转转,靠新的环境,换换心情,增长些见闻,调节一下生活节奏,好处不少。就中国传统来说,早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行万里路”早不稀奇,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日常活动了。每年不游一趟,感觉跟少点什么似的。
  但是,再来看个事儿:有位小伙,辞职出去穷游,骑坏6辆自行车,行走一万多公里。问他感受如何?他说,“说实话没啥感受。”没钱也不敢跟家里要,怕家人担心。但是,还要接着走,走到年底。网友讨论:这场旅行到底有意义没意义呢?
  旅游,不仅仅是游玩、消遣,还应该有收获、有价值,和学习、工作一起构建我们坚实而活泼的人生。
  从求知的角度说,旅游能增长见闻,了解风土人情,同时,我们还需要扎实的学习、深邃的思索。从消解压力的角度说,旅游可以让人从压力下跳脱出来,得以休息,同时,行程结束后还要认真面对。从超越庸常的角度说,看到名山大川,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觉得人生得到了超越、拯救。确实,山水能壮人胸怀,借助山水滋养去直面生活可能更能淬炼精神,向山能借强,向河可借奔,而关键在于直面生活的坚硬处,用肩扛,用力推,甚至用牙咬,去求改变。立足当下的条件,一砖一瓦,凝神聚气,一点点改、一寸寸进,让现实一天天亮丽起来。在办实事中摸爬滚打甚至头破血流地历练、奋斗,更是“走万里路”的真谛。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无论游于“六艺”,还是游于山水,都是人生的一个维度,不可或缺,但前头的也不能落。夯实人生的基础,以奋斗而立身,而后看花观云,不亦乐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2 15:43:2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1 15:50:49 | 查看全部
感谢乔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