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6|回复: 0

中青报:“全脑灵动”的迷信背后是家长们的教育焦虑

发表于 2018-6-28 08:32: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家长和孩子的内心,充满着忐忑和不安。一根无形的鞭子正在不断地抽打着他们:你看,别人的孩子学习得多紧张、多认真,怎么能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长沙某地有人在小区的微信群里宣传一个奇怪的“学习班”,培训内容是所谓的“全脑灵动”,费用高达3.98万元4天,20万元12天。这个号称能让孩子“把勺子吸在脸上”、“学习课程后可预测未来结婚对象”的补习班,一看就是骗人的迷信把戏,但该补习班却宣称,“已有家长报班”。
  看到这样的消息,许多人恐怕都和我一样充满疑惑。都2018年了,这类明显不靠谱的迷信活动为什么还会有市场?更何况,所谓“全脑灵动”补习班,并不是在偏远闭塞的落后地区装疯卖傻,而是在大城市的市井之中堂而皇之地宣传,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反迷信宣传背景下,这样的情景,确实令人惊讶。
  但细究该补习班的培训内容,就会发现,之所以有人对这样的学习班趋之若鹜,恐怕不仅是因为家长“愚蠢”,更是补习班背后的主谋太过“聪明”。根据补习班的介绍,通过培训可以使孩子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全通。有已经报班的家长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亲眼见到的“通感”行为:给一个孩子闻了奶糖的味道,让其出门后将糖藏起来,蒙着眼睛再去找。“小孩在房间四处嗅了之后,就马上找到了奶糖。”这看似无厘头的游戏,没有多少用处,也没有多少害处,但它们正契合了某些家长的心理。那就是——姑且试试,万一有效果呢?
  当下,暑假如期而至,又到了各类补习班、学习班抢夺生源的季节。在它们的宣传中,无不大力渲染学习的效果、师资的优厚、前景的美好等。当然,以上承诺均无法得到科学的验证。毕竟,学习能不能取得进步,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谁又能断言,这些学习班有用或者说没用?和“全脑灵动”比起来,这些学习班固然显得更加“正常”,但促使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报班的心理动机却是一致的——姑且试试,万一有效果呢?
  如今,许多家长都以培养“全能神童”为己任,芭蕾、钢琴、书法、绘画、奥数……有些家长恨不得让自家小孩一个不落。然而,让孩子争分夺秒地学习无数课程,就能保证他们的全面发展吗?家长和孩子的内心,恐怕同样充满着忐忑和不安。一根无形的鞭子正在不断地抽打着他们:你看,别人的孩子学习得多紧张、多认真,怎么能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
  很多教育专家认为,要改变校外培训的无序现象,家长观念的转变才是最根本的动力。可是,挥之不去的教育焦虑却占据着许多家长的内心。面对所谓“全脑灵动”,有家长坦言:“孩子成绩不好,死马当活马医吧,试过了才甘心。”听闻此言,我们感受到的不再是搞笑,而是心酸。
  在接到市民举报后,长沙市雨花区工商部门已表示,执法人员将上门进行现场核实查看“全脑灵动”是否涉嫌违规经营、是否真的涉及诈骗行为。要整治“全脑灵动”并不难,但要消除家长心中的焦虑,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李勤余 来源:中国青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