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70|回复: 1

首枚民营火箭发射成功:民企仍需更大支持

发表于 2018-7-6 19:03: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管是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还是商业市场逻辑考量,民营企业的进入都是有利于我国火箭发射事业的,甚至可能成为带动整个商业航天大发展的主要力量。
  据新华社报道,17日记者从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获悉,当日7时许,该公司“重庆两江之星”OS-X火箭在中国西北某基地成功点火升空。这标志着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业亚轨道火箭首飞成功,为接下来的民营自研商业火箭发射卫星奠定坚实基础。
  虽然说,这只是火箭发射成功的初级阶段,离实现商业运用还有一段距离,但这次民营自研商业火箭成功点火升空,已经是我国民营企业进入火箭发射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实现了“0”的突破。
  现实中,与知名的埃隆·马斯克发射火箭的语境不同,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想要发射火箭,一般会面临两大障碍:一是发动机,二是发射场。因为这两大障碍,很多业内人士也被限制了想象力,一度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在火箭发射及商业航天领域难有大作为。
  但实际上,民营企业是促进我国商业航天事业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的一支重要力量。不管是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还是商业市场逻辑考量,民营企业进入火箭发射领域都有利于我国火箭事业,甚至可能成为带动整个商业航天大发展的主要力量。
  所以,如何让民营企业成功地在“整体”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激活更大的市场前景,一直是航天领域中重要的课题之一。这也需要国家以更大的包容思维,在体制机制上给予民营航天科技更大的支持。比如,是否可以考虑让发射场进行商业化运营,相关国有企业是否可以在火箭发动机技术上也送民营企业一程。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将在2020年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三分之二的订单来自于商业客户,比如企业或者消费者,而非政府机构。全球市场更是高达3000亿美元(即约2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对于汽车、钢铁和芯片等领域来说,这个市场规模不算大,但对于全球有限的商业航天公司来说,这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从更现实的意义说,民营企业加入到火箭发射、航天器运营等领域,也能对既有的市场主体进行有益补充。比如,民营企业以小吨位航天器发射为主,而这是大型国企所不愿意或者说忽视的领域。此外,民营企业的进入,也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出我国既有的市场主体的活力,因为“有竞争才有活力”,这是市场运转的基本规律。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说,此次火箭发射进入亚轨道,包括4月份在海南火箭发射场成功发射的双曲线一号S火箭(代号Hyperbola-1S),均说明国家也需要和允许民营企业参与到航天事业中来。实际上,这也是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践行。而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由我国民营企业自主研发的亚轨道商业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只是起步,后续仍需要更多的机制激活、制度包容,允许和接纳民营企业在该领域实现更大的商业航天事业抱负。
来源:企业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6 19:03:39 | 查看全部
欢迎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