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5|回复: 1

筑梦北斗,二十五载只争朝夕

发表于 2018-7-8 10:58: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系统方案论证、有效载荷方案设计与验证、关键技术攻关、器件国产化研究、实验星研制与在轨试验、组网星研制、增量载荷研制……身为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有效载荷负责人,张立新每天忙得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
与北斗结缘的25年,张立新的日子几乎都是在只争朝夕的攻关中度过的。回顾这一历程,张立新说,自己是国家的人,是党的人,从事北斗事业是国家的需要,是他喜欢的事,也是最幸福的事。
1993年,怀揣着“要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的梦想,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的张立新研究生毕业后,就参与到北斗工程的先期论证中来,并负责出站信号体制捕快技术验证、用户机技术开发等工作。这对于刚入行就担此重任的张立新来说,是压力更是动力。留给他研制“出站信号体制捕快”系统的时间只有半年,他只能没日没夜地干。“那时候,单位在郊区,我也没有什么业余活动,干北斗成为最充实、最有成就感的事。”张立新说。
1998年,对张立新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一年,他主导的用户机技术开发有了突破性进展。经过4年多的研发,1998年1月,张立新研制的用户机初样在接受用户评审时,个别指标并不理想。当时用户的意见相当尖锐,再想到这几年自己付出的心血,评审会后他不禁痛哭流涕。然而党员的身份让他有了新的变化:自己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团队也有了更强的凝聚力。
不能轻言放弃!张立新把这次挫折当成是对自己的考验。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月里,张立新不分昼夜连轴转,经过反反复复的试验测试,最终用户机的定位、通信、测量、授时等各项指标正常。而由此形成的数字化、软件化技术,不仅使得他所在的团队顺利中标,并且顺利应用于今后的卫星中。张立新也因此被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和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十佳杰出青年称号。
2017年11月5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首发双星成功发射,拉开了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设的大幕。这两颗卫星的导航分系统、天线分系统、星间链路等有效载荷全部由张立新团队承担研制。“打造一流的队伍,掌握一流的技术!”这是张立新的铮铮誓言。因为在北斗有效载荷研制领域取得的成绩,张立新担任过所长、副总经理等职务,但随着北斗三号卫星的研制数量不断增加,张立新转而专注于自己更喜欢和擅长的技术管理,他笑称“北斗卫星数量越来越多,我的行政职务却越来越低”。而正是这份对技术的痴迷和对中国航天不再受制于人的使命感、责任感,使得张立新一次次放弃行政职务,选择在技术岗位上潜心搞科研。(单慧粉)
[table=40%][/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11:03:04 | 查看全部
梦想成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