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7-10 09:07:05
|
查看全部
辽朝幽州府:
北京也曾叫做“南京”
到了再度实现长期大一统的唐朝,唐肃宗为了预防安史之乱可能造成的唐室偏安,先后短暂地在长江流域设置了两个“南京”(时称南都),从而在长安、洛阳再度落入河北藩镇之手后,有个南京作为战时首都,保得一时平安。公元757年十二月,唐肃宗将蜀郡升格为南都成都府(即南京),至公元760年五月便罢除了成都的“南京”称号。公元760年九月,唐肃宗又将荆州升格为南都江陵府,几个月后便取消这个新“南京”。
所以,唐朝的“南京”一共加起来只存在了三年,分别由成都担当了两年半,由江陵(湖北省荆州市)担当了几个月。另外,在五代十国之中,有一个以唐朝自居的政权,也设置了南都(南京),它就是南唐所设置的南都南昌府(958年至975年),作为南唐首都江宁府的陪都存在,用来控制南唐在赣江流域的领土,所以南昌也成了一座曾经的“南京”城。
唐代以后,辽、北宋、金三个政权先后实行了比曹魏与唐代更加稳定的“四京制”或“五京制”。
辽朝设置了上京临潢府、西京大同府、东京辽阳府、南京幽州府、中京大定府,其中辽朝南京幽州府便位于今天的北京市。辽朝以幽州为南京,是因为幽州是辽朝所接收幽云十六州的东部重镇,也是辽朝整体版图的中南部首府,更是辽朝攻防北宋的东路要道,所以必须用一个“京”的“行政编制”来镇守,这就把“南京”的行政级别给了幽州,使得如今的北京市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既当过“南京”、又当过“北京”的城市。
如此看来,北京在得名“北京”以前,还是以“南京”的身份更早成为历史上的都城的。在当“南京”以前,今天的北京市一直在历史上被称为“蓟城”或“幽州”。由于“蓟”是燕国首都的名称,所以“蓟”、“燕”、“幽”才是在历史长河的主要时期中,与如今的北京地区联系更为紧密、绑定更为久远的曾用名。
此后,北宋设置了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西京河南府,其中,南京应天府指的是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北宋之所以以商丘(当时叫做宋城县)为南京,是因为这里是宋太祖赵匡胤曾经担任过的归德军节度使驻地,是大宋国号的来源地,自然需要设置一个“京”的规制以示尊隆。
金灭辽以后,继承了辽代五京制,在其统治初期分别设置了上京会宁府、北京临潢府、南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大体上与辽五京相同,但却以辽东京辽阳府为金初南京,这是因为金初首都上京会宁府在黑龙江的阿城地区,位于今日辽宁省辽阳市的辽阳府正好处于上京会宁府的南方,金朝因此便把辽东京改为了自己的南京。
金海陵王完颜亮在公元1153年迁都燕京,把金朝的统治中心迁移到关内来,金朝五京也便相应发生了变化。金中后期五京分别变成了:中都大兴府、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南京开封府、西京大同府。金朝中后期南京开封府便在今日的河南省开封市,金朝南京由辽阳府转移到开封府,体现了金朝统治中心的南移。并且南京开封府还在金朝末年,在蒙古汗国攻陷金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后,做了一次金朝的首都。
明朝以来“南京”成为地区的专用地名
元朝并没有设置以方位为前缀的陪都,元代灭亡以后,朱元璋沿用北宋南京应天府的叫法,改集庆府(南京在元朝的名称)为应天府。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后,于公元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这才正式称呼应天府为南京应天府,从此,“南京”二字方才正式落户南京地区。
在整个清朝,南京地区在清朝官方是被称为江宁府的。直到辛亥革命胜利后,方才把江宁改回南京,从此沿用至今。
概而言之,在中国历史上,“南京”之名先后被安置在13个地方:
东汉的南阳:河南省·南阳市
曹魏的许昌:河南省·许昌市
后赵的洛阳:河南省·洛阳市
胡夏的长安:陕西省·西安市
代国的平城:山西省·大同市
唐朝的成都:四川省·成都市
唐朝的江陵:湖北省·荆州市
南唐的南昌:江西省·南昌市
北宋的应天:河南省·商丘市
辽朝的幽州:北京市
金朝的辽阳:辽宁省·辽阳市
金朝的开封:河南省·开封市
明朝的应天:江苏省·南京市(寒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