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6月19日,江西省靖安县境内出现特大暴雨,中源、罗湾、躁都三个乡镇4小时内降雨量102毫米,潦河水位逼近警戒线,山洪暴发,公路出现山体滑坡、路基缺口、涵洞阻塞、油路面被毁等灾害,致使宋水线、石镇线公路一时中断交通,情况十分危急,中源养路队管养路段属于靖安水毁公路重灾区。6月19日以来,退伍军人、养路队长何冬华在抗洪救灾保公路中,带领职工发扬军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光荣传统,与山洪展开了生死搏斗,抗洪救灾保畅通,谱写了退伍军人新篇章。何冬华1994年参军入伍;1997年部队退伍后,从宜春市公路局分配在靖安公路分局躁都养路队养路;2006年参加竞聘为中源养路队队长。
不顾个人安危打通“生命线”
6月19日早上6时多,何冬华带领队上5名职工赶到出现山体滑坡、中断交通的石镇线K 98+800公桩时,40多米长的公路被乱石头、树支堆成了一座小山,来往车辆被阻,这是通往山上几个乡、村和一万多人民群众出行的唯一公路,情况十分危急。由于塌方太大一时无法全部清理,只能先打通半边公路,让受阻车辆行人安全通过。何冬华带领职工对半边公路进行清理,暴雨愈下愈大,山顶不时有石块往下掉,路基边坡不时也在坍塌,虽然危及个人生命,为了近快打通“生命线”,大家一个劲地拼命地铲着石块、砍着树支。上午8时多,妻子打来电话告急,因暴雨不停道班进水,要他同职工赶紧回道班搬东西,何冬华告诉妻子公路中断交通情况万分紧急,为了尽快疏通公路不能离开第一“战场”,要求妻子将职工的被子和重要物品搬到安全地方,公路抢修“阵地”不能丢。何冬华同职工冒着倾盆大雨展开了更加艰难的拼搏,在搬走一块大石头时,因石头被泥土包满十分油滑,再加上地势险要、大家用力不均匀眼看就要压倒其他职工,他奋不顾身一个人顶着,让其他职工安全脱险了,而他的手背被弹回的树支打伤不停地流着血,他用毛巾作了简单的包扎,仍然奋不顾身地带领职工继续拼命地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感动下,其他五名职工干劲倍增,大家奋力拼搏连续干了4个多小时,终于打通了一条3米宽的道路。当看着一辆辆来往车辆安全通过时,在他们一个个满身泥泞流着雨水汗水模糊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连续作战生产自救抢修水毁公路
打通中断交通路段是中源队的第一个“战役”。在管养的16公里公路上水毁灾情到处可见,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抢修水毁恢复路况确保公路安全畅通是当前工作重心。何冬华顾不得手上的伤痛和疲劳,带领职工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继续投入到紧张的水毁抢修中,哪里出现山体滑坡、路基缺口、水沟被阻、路面毁坏,抗洪救灾就出现在哪里,做到水退到那里路通到那里。目前,正是靖安山区农村一季稻(中晚)插秧大忙季节,何冬华岳父家离队上不到5公里,多次打电话要他回家帮助插秧,他向岳父反复解释自己是养路队长,公路出现灾害带领职工抢修保通是职责,要顾全大局,得到了岳父家里的理解,也赢得了职工的大力支持,3名本地职工也一直坚守抢修岗位没有回家插秧。大家每天坚持早上6点多钟上路,到晚上8点多钟才回道班,为了争取抢修时间,他们中饭在路上吃,有时下大雨炊事员无法送饭上路,他们就吃上几口随身携带的饼干和水,一干就是13~14个小时,一心扑在抢修水毁公路中。因队上的养护车年限较长、车况较差,何冬华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检修和保养,确保养护车安全和正常运行,保证了抢修公路的需要。在已经过去9天的抢修时间里,他们相当干了15个工作日。
何冬华在部队是一名好班长;在养路队是一名好队长;在抗洪抢险中与洪魔斗争,发扬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一名优秀退伍军人。他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顾大家,带领职工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抗洪救灾保公路的“战歌”。  靖安公路分局通讯员:余昌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