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9|回复: 0

[转帖专区] 科研玉米被盗不应仅算经济账

发表于 2018-7-13 16:22: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张西流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发帖称,学校在浏阳实习基地种的玉米、棉花等科研成果被当地村民偷盗,被盗最严重的是学校获审批的一个玉米新品种,一旦被扩散出去,损失或达上千万元。

  用于科研的新品种玉米一夜间被偷走半亩,对于从事这项研究的实习基地确实是不小的打击,除了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科研影响。即使凭借科研技术从头再来,重新种植玉米,此项科研成果的推广也会推迟,由此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偷盗科研玉米应受到法律严惩,但板子不能全打在偷盗者身上。偷盗者未必知道这些玉米的价值远大于普通玉米,这就暴露出农研基地在信息公开上有所欠缺,至少没有尽到宣传和提醒等义务。此外,偷盗者能比较方便地闯进基地,表明农研基地在日常管理上缺位,埋下了“违法陷阱”。

  可见,科研玉米被盗不应仅算经济账,由此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值得反思。一方面,随着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司法部门要摒弃“不知者不为罪”、法不责众等思维,对偷盗科研作物者依法严厉追责。另一方面,科研机构对于新品种农产品的研发,应在许可范围内做好信息发布及科普宣传,使人们了解科研农产品的性质、特殊价值乃至潜在风险。同时,在农研基地设立警示牌,告知偷盗科研农产品的严重后果及法律责任,特别是加强对农研基地的日常管理和防范,不给偷盗者可乘之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