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煤海放歌展雄风高扬风帆铸辉煌 | ———写在打通一矿投产40周年之际 |
作者:高明
40年前,第一批创业者来到渝黔交界的綦江县打通镇,他们头顶云雾,脚踏稀泥,住岩洞,宿席棚,开山石,掘巷道,建煤仓,修铁路,从此拉开了波澜壮阔的矿区建设序幕。1970年7月1日,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的打通一矿建成简易投产。
40年来,这个被誉为“西南一枝花”的矿井,或许从建矿的那天起,就注定要担负振兴重庆能源的历史重任。1983年,首次引进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打破“综采不过长江”的神话;1988年,采煤机械化达到100%;1990年完成150万吨技改扩能,新增设计产能90万吨;2005年,一矿响应煤电公司建成西南“千万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的号召,开始向240万吨大踏步迈进。2007年,引进综掘进工艺,成立西南地区第一个综掘队;2009年,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年产量突破160万吨的矿井……荣获全国“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煤炭系统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国家“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以及重庆市“国企贡献奖”、“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一矿人将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树立安全质量的典范,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坚持高境界定位、高标准运作、高起点创新,从细节入手,从规范员工行为入手,强力推行“手指口述法”,实现工作现场“零事故”。同时强化管理,落实责任,不断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上台阶。
展望未来,一矿将借助丰富的煤炭资源、较强的生产能力等优势,并按照矿井240万吨技改扩能建设思路,着力打造产量最高、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竞争力强的一流矿井。同时按照简化系统、优化布局的新路子,让矿井通风、瓦斯抽放、煤矸运输等生产系统,不再成为高产高效的“瓶颈”;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大功率先进设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展望未来,一矿始终牢固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认真总结瓦斯治理经验,不断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使改造升级的KJ90NB以太环网瓦斯监控系统,配合全国功率最大、管道最长、管径最粗的采空区瓦斯抽放系统、全国功率最大的风机、大功率对旋式局部通风机,以及U型通风方式、U型+尾排通风工艺和物探预报等技术,为实现“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发挥重要作用。
40年,既是打通一矿一个时段的终点,也是一矿人面向未来的一个新起点。一矿人坚信明天会更加美好,打通一矿的未来会更辉煌!(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