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46|回复: 3

原创散文:父亲腰上别把镰

发表于 2018-7-22 18:16: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孙守仁

        父亲过世几年了,弟弟妹妹都进城了,留下了这座老宅。偶尔三妹来住。院子空荡荡的。我打开厢房的门锁,那缕阳光嗖地扑了进来,白亮亮的,好晃眼呀!我从破旧的杂物中,搜寻到父亲用过的镰。我从墙上摘下来,吹了吹灰尘。看到一把锈迹斑斑的镰。赌物生情,看着瞧着,鼻子一酸,眼泪扑簌簌下来了。父亲的形象顿时浮现在我眼前。去世前,他瘦成一张弓,犹如一把镰,像是一枚弯弯的月亮。

       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据说13岁下地做农活,整整80年了,一直劳做到他去世为止。他这一生,没离开农村,没离开庄稼地,没离开那把镰。打开我记事时候起,就看他系着腰带,别着一把镰。我纳闷,干嘛镰不离身。他曾告诉过我,刚解放时,家的西面是荒草甸子,住户少,荒草萋萋,一片荒凉。时常有野狼出没。那是一个寒冬的夜晚,天嘎巴嘎巴地冷,还没放亮,一只狼带着小狼崽闯进了我家院子。父亲耳朵灵敏,听那头肥猪不是好叫唤。他拿起一把镰刀,冲出房门,直奔猪圈,当时吓得我哇哇大哭。不知狼是听到了响动,还是被父亲那把闪着光亮的镰刀给震住了,它带着狼崽匆匆地逃窜了。从此,父亲腰上多了把镰。原来这把镰不仅能收割庄稼,而且还能够防身,一举两用。

        他太钟爱这把镰了,视为其宝贝,胜过其儿女,从不离身。有一天赶集。他腰里别着那把镰,母亲指着镰说:“你带镰刀做甚?”连他觉得有些不妥。嘿嘿两声,赶快把它放进了厢房。

        父亲的镰刀磨得锋利,把是枣木做的,又不允许我们弟弟妹妹动。

       一生中,不知用了多少把镰。每把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有这样一把镰,像刀刻石板一样,很难从我记忆中抹掉。

        那是1961年冬天,冰河结冻了。那时家里生活拮据,我们像小燕一样,张着嘴要食。生活逼他多挣点钱,以解决燃眉之急,他不顾家人反对,硬是去苇塘割苇子。他脚蹬老鞋子(鞡鞡),是牛皮做的,戴着狗皮帽子。身上扎着腰带,腰别一把镰刀,带着简易铺盖卷,前往那里。偌大的苇塘,全是苇子,苇花迎风飘荡。他们披星戴月,早起晚归,中午就着咸菜吃着带冰渣的高粱米饭。或许他的镰刀太锋利,或许他太珍惜挣钱的机会,每天都比他人割的多。一晃在那里干了一个半月。直至大年三十才回来,并带回一条鲤鱼(是从苇塘捡来的)。我们全家过了一个好年。那年不愁上学的钱了,我打心眼里感谢父亲了。

        改革开放,包产到户。我们家分得土地。其中有一块,是土改时分的,物归原主,那块界碑仍清晰可见,他在碑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有时坐在界碑前,抚摸着像抚摸着一段历史。从此他有事做了,差不离每天都到地里遛上一圈。尤其庄稼快成熟了,风大雨多,那把镰派到了用场。不是用镰勾起刮倒的苞米或高粱,再不就割野草,一天到晚不闲着。冬天到了,他仍把镰别在腰上。母亲没少数落他,那镰刀不兴放在家里,咋老别在身上。他自觉理亏,冲着母亲嘿嘿直笑。      

        到了风烛残年,父亲那套装束没有变。每天下地遛遛,这成了他的习惯。有一年秋天回家。他从地里扛回一捆毛豆,煮给我们吃。我说:“爹,你那把镰该退役了,别老长在身上。”他嘿嘿地笑着。脸上写满了一种幸福感!

        直到93岁那年,父亲得了重病。临终前,仍不忘叮嘱三妹,一定要保存好那把镰。

        那把镰,是父亲的象征,是他的生命全部。自打去世后,每逢回家,我都要看看那把镰,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宝贵,而是让我看到党旗上那把镰。指引我们奔向新时代!

        于是,我想到镰在农民心中的价值和地位。

        看到那把镰,我就想起了父亲,想起了广大的农民。想起广袤的农村,因为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

        [作者简介] 孙守仁(凌水、老孙、守尹),辽宁凌海人,辽宁作协会员,辽宁省朝阳市五一街二段14-21。邮编:122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2 20:17:39 | 查看全部
孙老师好,给您删去了电话号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3 06:08:27 | 查看全部
没事的,请品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3 11:11:00 | 查看全部
一把镰刀,展现了一个勤勤恳恳忠厚善良的老父亲形象,也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年代的农村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