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7|回复: 0

[转帖专区] 莫为“乾坤窃禄人”

发表于 2018-7-23 20:49: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郭永朝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晚唐诗人杜荀鹤深知民生之艰,深怀救民之志,深感庸官之害,其在《自叙》一诗中抒发心志,宁肯不当官,亦不愿做不干事、不作为的“窃禄人”。其恳切之言,至今依然直照人心、令人警醒。

  自古以来,老百姓莫不希望为官者造福一方,而极厌恶“堂上木偶”般庸碌之辈。庸官,懒政怠政,不思进取,占位子、混日子,造成百姓有求无人应、有困无人解。这些都令民生福祉无从谈起、民生改善缓如龟行。这类官员看似不贪不占,实则败坏风气、贻误事业发展,为害匪浅!

  历史上的这类“窃禄人”,最终逃不过人们的讥讽鄙夷,并留恶名于子孙后世。宋代丁大全、陈大方、胡大昌三人同时担任谏官,本应积极进谏、针砭时弊,却明哲保身,不敢进言,时人讽刺为“三不吠犬”,可谓形象至极。明宪宗时期,内阁里有刘吉、万安、刘珝三人碌碌无为,饱食终日,时人称呼他们为“纸糊三阁老”;又有吏部尚书尹旻、户部尚书殷谦、礼部尚书周洪谟、兵部尚书张鹏、刑部尚书张蓥以及工部尚书刘昭,他们日日空坐衙门,正事不干,被讥讽作“泥塑六尚书”。透过这些称呼,老百姓的爱憎之意,一目了然。

  在其位,谋其政。官员一人之职,事关众人福祉,用之得当,可以造福一方百姓。《琐闱管见》记载了一则“抗疏救辽”故事:嘉靖末,辽阳大饥,军民相食。兵部侍郎王某,疏请赈饥。议将二万石粟,陆运至山海关。解费之银,每万计八千两,地方深以为苦。时昆山许伯云,为给事,谓辽人命在旦夕,若用陆运,则旷日而骚扰,不如暂弛海禁,用漕艘沿海以往,则可扬帆速至。于是抗疏极言,且谓海运倘有疏虞,请以一家为质,而后朝廷始从其请。于是将原议漕石,并天津仓粮,共添至十余万石,星夜航海赴辽,辽人欢呼动地,全活甚多。

  许伯云心系百姓,得知辽阳百姓困于天灾而心急如焚,不惜抵上一家人的性命,及时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其肝胆魄力、作为担当,当令所有“窃禄人”无地自容。“居官莫道一钱轻,尽是苍生血作成。”官员俸禄皆源自于百姓,当以尽心为民为要、以无功受禄为耻。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像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郑培民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瞄准民生所急、民生所需,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勤奋敬业、无私奉献,赢得人民赞誉。然而,在当下却有少数党员干部能力“余额少”、素质“缺口大”,满足于混日子、守摊子。有的害怕承担责任、担心个人利益受损,一切得过且过;有的遇事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有的开展工作缺乏论证,致使决策错误,等等。如此这般,有负于党,有负于民。

  党和人民需要的是能干事、干实事的好干部。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也就更加需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广大党员干部当以“乾坤窃禄人”为耻,不待扬鞭自奋蹄,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