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0|回复: 0

[转帖专区] 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

发表于 2018-7-27 19:09: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李洪兴


  北纬27度线,穿过中国大地,写下了神奇一笔。这条纬线穿过的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给特色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小黄姜、白茶、烟草等作物都生长在这一带。贵州遵义湄潭就在这条纬线上,生机勃勃的翠芽茶园,是这里的特色景观。
  站在湄潭金花村的山顶上,一望无际的绿色茶园中,一片斑斓的色彩很是醒目。这是一个村民小组的生活聚集区,外墙涂绘成五颜六色,所以命名为“七彩部落”,成为一个颇受欢迎的“网红”景点。远看像山水画中的匠心点染,置身其中则像童话世界。万绿丛中的五颜六色,构成了一幅美丽乡村的别致图画。
  色彩,是村子最独特的风景。绿色代表了活力与未来,彩色象征着多变与丰富。我和一名村干部在七彩部落间、茶园栈道上边走边聊。
  “为什么要把房子涂成彩色?”
  “以前都是白墙,要搞好发展,就要和别人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现在成了共识,但刚开始时还是有不少不同意见。村干部们就边学边干,上网查资料、去外地考察,为了做通村民工作,一个月开了50多场会。思想的结解开了,想法成形了,干起来也就快了。从清一色的白墙到带有设计感的彩墙,基本涂绘好也就用了50多天。
  其实,给房屋外立面着色在中外建筑设计中都很常见,好比给建筑塑造“妆容”,关键在于和谐一致。杭州苏州,“水墨淡彩”成为主旋律;徽州民居,粉墙黛瓦的黑白调、马头墙的错落层,映入湖面;西北大地,窑洞的土、院落的砖都与黄土地融为一体……从“色彩地理学”角度看,它们虽然面貌各异,但特点突出,这是标识度也是吸引力。
  色彩问题说到底就是人与环境、人与建筑的关系问题。湄潭当地有民谣这么唱,“长的矮矮丫,开的白白花,绿了千千岭,富了万万家”,这说的是让他们致富的茶。而如今,当七彩的小镇把人们的眼球牢牢“勾住”,绿水青山中的金山银山,再添一条多彩的美丽路、致富路、振兴路。用心的设计和色彩的改变,让这个村人均年收入从两万多元增长到了3万多元。
  无论是绿色茶园还是七彩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既需要守住乡村文化脉络,也需要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新农村建设也要从“百村一面”走向“一村一品”,只有充分挖掘各自的特色之美、开发符合人居环境特点的创造之美,才能吸引外来人、留住本地人,真正把美丽写在自家的土地上。
  这不仅要坚持“群众视角”,从民生出发、让村民满意,而且要突出“整体思维”,不能为了变而变,而是要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当问到一位村民是否想去城里生活时,他说,“这里挺好,收入不错,生活实惠,吃行住都方便,不愿离开”。这不禁让人想起茶园里一块吸引了不少人拍照的标牌,“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
  乡村要振兴、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就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村干部们在七彩的天地间忙碌着,他们说,“乡村振兴刚刚开始,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不够,文化振兴还要提高”。的确,新时代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