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7|回复: 0

河北省作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采风创作活动走进阜平、涞源倾听百姓心声,触

发表于 2018-7-30 02:31: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作家网>>新闻>>各地文讯
河北省作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采风创作活动走进阜平、涞源
倾听百姓心声,触摸社会变迁的肌理
分享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周茉  2018年07月26日18:03

作家们听取阜平扶贫攻坚报告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聚焦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引导广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真实反映和生动刻画40年来城乡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7月23日至25日,河北省作家协会联合保定市文联、作协共同举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采风创作活动第三站:走进阜平、涞源。
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副主席王力平,保定市文联党组书记王淑彦、副主席张劲鹰,阿宁、张楚、程雪莉、青小衣、李磊、桫椤、石英杰、袁军、尚未、翟英琴、吴媛、闫逶迤等河北作家及阜平县、涞源县的30余名文学爱好者参加了采风。作家们深入基层,在亲历乡村发展进步中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挖掘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用文学之笔呈现时代绘卷。

走访涞源县异地搬迁社区

参观阜平职业教育学校
“作家用墨写的文章,不要辜负人民用血泪汗写的文章”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动的实践、火热的生活为文学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源泉。采风创作座谈会上,河北省作协党组书记王凤在书面讲话中强调,河北面临着建设雄安新区、冬奥会、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发展机遇,用文学讲述中国故事、讲述河北故事,记录时代变迁,反映人民的情感、心灵、命运,是当代作家的责任。作家们应当在采风走访中多体验,多观察,多思考,以敏锐的视角展现人民勤劳质朴的精神面貌,从生动的社会实践中选取素材、提炼主题,发挥文学温暖人心、鼓舞斗志的精神作用。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是创作中的重大课题,文学应当如何反映社会?反映什么? 这是一个宏大的主题,却离不开文学对生活细部的入微体察,引导作家到人民创造的伟大实践中去,在历史与社会的变化中发现新矛盾、感知新变化。王力平在座谈会上说:“作家在纸上用墨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辜负人民在大地上用血泪汗写的文章。”面对诸如扶贫攻坚等重大题材,文学既要有观察,又要准确理解,深刻呈现。王力平谈到,文学不是判断是非,是理解人的。老百姓有致富脱贫的愿望,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也会有种种曲折困难,文学应当表现出人民群众的心声,也不能回避为此付出的努力、产生的矛盾。从经济角度讲,土地是生产资料,在农民看来,土地更是家园,是生命情感的寄托,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文学都应全面解读和表现这种复杂性。王力平表示:“伟大作家从来不会回避时代精神。深入生活所要记录的不是某件事的布置、落实、结果,而是这个过程中所有人的酸甜苦辣,以及他们的内心呼喊与精神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对社会发展的描摹应当是多面的、厚重的、伟大的。
评论家桫椤参加采风后亲身感受到了山区群众企盼美好生活、通过劳动改变命运的热情。他说,记录脱贫攻坚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不仅要写农民增收、农民致富的具体举措,各级扶贫干部的艰苦努力,更要看到人民群众在告别传统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迈向新生活过程中出现的道德伦理和心理变化,每个写作者都责无旁贷。

文学讲座现场
“震撼来自于物质和精神两个面貌的改变”
7月25日,关仁山在涞源县进行了主题为“抒写新时代”的文学讲座,既系统论述了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又结合自身创作经验生动剖析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的重点、难点,为大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建议。关仁山说,文学必须与时代、人民走在一起才有生命力。作家要注意讴歌与批判的关系,既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又要杜绝粉饰太平。他还强调,作家书写宏阔现实不意味着要完全摆脱个人叙事,而是要使个人记忆、个人经验获得现实广度与历史深度,解除在庞大社会变革中个人话语被遮蔽的隐匿状态,与自我和解与现实同步,真实地阐释和表现时代。
对于作家来说,进入现场才能获得最本真的直观体验,捕捉到鲜活的文学素材。采风团参观了骆驼湾、顾家台、涞源县扶贫异地搬迁小区、阜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旅游产业示范村风凉沟村、拒马河源头、涞源湖等地。作家们深入到村民家中、搬迁小区、项目基地,通过实地观摩、观看展示、个人访谈等形式,用心了解并记录了扶贫工作开展前后村容、村貌的对比情况,近距离感受到精准扶贫给人们带来的新变化,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产生了深刻心灵震撼,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和灵感。
诗人青小衣说,通过这次采风,自己听到了更真实的声音,看到了更真实的生活场景,更加感受到人民是时代的中坚力量。文学中的当代人物群像看似都是一个个小人物,却是最具生命力的发光体。他们的个人价值也在使自己思考,好的文学作品应该照亮淳朴的人性,讴歌有力的群体力量,体现出社会公平和道义。
儿童文学作家翟英琴表示,采风活动让她感到震撼,这震撼来自于贫困地区物质和精神两个面貌的改变。她说:“与这次走访的地区相比,反观我即将面世的关注农村、关注留守儿童的长篇小说《乘着星光回家》,似乎写得不够大胆。不是因为思想观念保守不敢下笔,而是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农村面貌和农民精神领域发生了巨变。在即将开篇的系列现实主义小说《少年派的密码》中,我会努力将这巨变和巨变背后的纠结、隐痛和向往表现出来。”
站在阜东产业园区的大块工业用地上,远眺青山如黛,近瞰大地苍茫,作家尚未颇有感慨:生活中的“小”,也需要作家去感悟去书写,但这种“小”,不只是生活的小悲喜。时代在高速前行,我们脚下的土地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感受生活细腻的同时,更应该去体悟时代的大变迁,并用文字去挖掘变革背后的人间喜怒哀乐,以鼓舞正在奋力前行的人们,并给予彷徨犹豫者以动力,如此,方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