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8-1 11:20:13
|
查看全部
赏析
哦,这是一章怎样奇异的诗篇呵!细细读之,我们会为它的明白如话而又字字珠玑而惊叹,会为诗人的奇妙遐思与驰骋万里的构想而拍案,更会为它美妙绝伦的诗意大美而叫绝。大家不是在呼唤大散文诗么?我以为这就是!
而这一切,皆出于成功运用逆向思维深入浅出地营造诗点的结果。
首先,步步诗点,处处诗情。纵读全诗,你会发现,整篇诗章几乎营造出了近百个诗点。一滴水"伸长了脖子,就变成了河"、"扩了扩胸,就变成了海"、"做几个俯卧撑,波涛就澎湃了"、"站直了身子,就是喷泉"、"长了翅膀,就变成了雨"、"在草上,叫露"、"在额头上,叫汗"、 "在眼角,叫泪"……多么生动,多么形象,多么奇特,多么贴切,而又多么真实,夸张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大诗意的真实,比真实更真实的真实,让读者联想万千,思绪万千的真实,只有诗人才有的"真实"呵!
其次,绝妙的"反传统",带来绝妙的诗点营造,以形成绝妙的诗意。此点,"种子"一节写得最棒。诗人不说用"一滴水"去浇田,那样太传统,太俗,而是说"种子如果与一滴水攀上了亲戚",于是,诗点立马就万里奔腾,诗意即刻便风起云涌了——"那些水稻、大豆、高梁,在幽幽星光里,作挺拔状、青翠状、成熟状"、"月光,伸出她的纤纤细手,把一滴水洗呀洗的,直至洗成一堆碎碎的银子",而这又是怎样的银子呢?诗人继续"反传统",彻底反传统,诗人说,那是"一堆可以兑换蝉鸣、蛙唱的银子",那是"一堆可以把蝉鸣与蛙唱揉合成'清新、宁静'的银子"。在这里,逆向思维方式的成功运用,将诗人的创作技法,推向了艺术的高峰。
最后,张弛适度,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这是本章散文诗运用逆向思维,营造诗点的又一大特色。例如写"酒"的那两节,"在迷蒙月光下,我要说服一滴水嫁给红脸膛的高梁",在这里,一滴水又变成了一位"新娘",令人神往的是,必须"把坛子洗净",因为"坛子"是"一滴水"与"红脸膛高梁"这一对新人的"另一种形式的洞房"。奇妙而传统,传统而奇妙,即在传统里反传统,且又那么韫贴,张弛适度,令人信服。至于"再掺入浓稠的时间","酒,就这样酿成了"——兀起一个诗点,则更令人惊叹。而写一滴水,"一旦变成了酒"之后的那一节,就尤其让我们拍案叫绝——它"能从你的胸膛里像搬组合家具一样地,搬出炽热与刚烈、侠骨与柔情、赤心与真诚……"这样恰到好处的浓浓诗意,哪一个读了,不叹为观止? (张庆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