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74|回复: 2

【社评】不能让伪创新再自欺欺人了

发表于 2018-8-3 11:46: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社评】不能让伪创新再自欺欺人了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 2018-08-03
伪创新不过是“皇帝的新衣”,侵占了国家的创新扶持资金,误导了技术创新的决策,挫伤真正创新者的积极性,糊弄市场和消费者,降低了全社会的创新水平和质量。
“不管企业发展是否需要,都要想尽办法比拼专利比论文,能否产业化根本不重要”,“项目评审走形式”——近日,《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一些企业披着高科技和创新的外衣、行欺骗之实的伪创新乱象屡禁不止,不少民营企业家和高校学者对此甚为忧虑。
随着国家政策不断推动、社会资本积极助力以及企业和创业者不懈坚持,我国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活动日益频繁。不少企业将创新作为厚植发展基础的内生动力,一大批高科技产品、高技术含量的创新成果脱颖而出,一方面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效益、增添了发展后劲;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国家的整体科技实力,为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相伴而生的伪创新现象也日益引发关注。有的企业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请“写手”代写及购买所谓的“专利”,因其缺少技术含金量无法实现产业化,只能化身挂在墙上的各类证书,中看不中用;有些企业为了获取高技术企业资质和短期利益,搞“贴牌式创新”,买他人的产品贴上自己的品牌,糊弄市场和消费者,企业自身也越来越空心化;还有的企业热衷“数据出效益,炒作占先机”,片面强调专利申请、创新项目申报数量,将所谓的技术创新包装成炒作噱头,依赖“申报专利—概念包装—资本市场获利”的发展路径。
伪创新短期内可能让一些企业获利,甚至可能取得“跨越式发展”,但它不过是“皇帝的新衣”,“取小利忘大义”,自欺欺人,人为吹大的“气球”终将会被戳破。
伪创新不但没有创造新的社会价值,还对创新环境造成了伤害——伪创新侵占了国家的创新扶持资金,拖累创新发展的步伐;浪费企业宝贵的资源,掩盖了企业的内虚;虚假的专利数量误导技术创新的决策,挫伤真正创新者的积极性;表面光鲜的所谓“创新产品”糊弄市场和消费者,降低了全社会的创新水平和质量。
伪创新这种“圈子里的游戏”早已为业内所共知,之所以滋生蔓延,源自专利评审程序不透明,创新扶持遴选机制缺乏第三方评估、科学性不足,创新扶持资金使用审查不严格,对伪创新中的造假行为惩罚不严厉,一些企业的发展理念跑偏、“取小利忘大义”思维作祟。
创新引领发展,创新需要公平的环境。创新不是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剔除伪创新,关键要厘清创新的含义。目前,在一些新领域、新产业,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似是而非的新概念满天飞,某种程度上可谓鱼目混珠。其中,对明显不符合创新发展理念的伪创新、“挣快钱”行为,相关方面确实需要建立起必要的甄别机制,鼓励和扶持那些真正的创新,对“挂羊头卖狗肉”的伪创新则要毫不犹豫地揭穿。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重视创新环境建设,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条件,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企业家、科学家等创新主体的稳定预期,各种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等。总之,不能给伪创新等浑水摸鱼者可乘之机,将更多人的才智吸引、调动、集中到发展的阳光大道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4 14:22:22 | 查看全部
骗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4 20:47:26 | 查看全部
感谢乔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