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8-6 14:55:20
|
查看全部
3
绩效管理定导向:牵牛牵牛鼻子。
很多政策,老板觉得不错,HR也觉得有利于管理。但往往是管理要求上的提升,必然就打破了原先的诸多舒适区,也会招致员工的明里暗里的反对。绩效管理用的好,可以妥善的解决好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说绩效管理,不说绩效考核。管理是系统和全过程,考核只是一个动作。
如何针对问题来做绩效管理。提供几点建议:
第一、找出问题点和痛点,做为改进的方向。
针对问题的考核,更具有实际价值。首先就是要找出问题点。比如案例中说,因为无权无势,大家都不理睬。那就是执行力的问题了。找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在思考,需要什么样的执行力。确立考核的要求,比如及时分解任务、回复任务、按时完成任务,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这是进行绩效管理的第一步。
第二、执行之前明确考核标准和要求及利害,引起重视。
问题找到了,方向明确了。接着对考核标准进行细化量化。比如要按照任务要素构成详细完成任务的描述和确认,要明确任务完成的时间,要及时录入任务进度,还有很多具体的任务确定好天数和完成质量的要求。如果不能完成相应的过程和结果,如何去扣分,完成的话如何加分。比如完成任务分解加2分,提前完成节点一次加2分,未及时录入进度,一次扣1分。光扣分还不行,还要告诉他们扣分的后果是什么,加分的结果是什么。要结合具体的奖惩激励。比如扣除绩效工资XX%,取消培训机会,评优机会,取消晋升机会等。
第三、日常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
日常考核往往抓大放小,这是二八法则决定的,抓关键,不能急于面面俱到,反而毫无重点。所以日常考核中会涉及到重点指标,如核心业绩、能力提升等,也会有一些态度指标。如果是执行力的问题,要考虑日常考核指标中如何来体现和约束。如果既定指标不能有效进行问题考核的体现。就建立专项考核办法,就针对总经理专项任务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可以通过积分制进行管理,比如提前的,表现积极,完成效果好的进行加分,拖延和未完成的进行扣分。最后通过积分的多少来体现考核结果。
第四、考核结果的兑现和激励。
结果的应用体现考核的威力,也是对考核过程的保障。所以考核结果一定要与实际奖惩挂钩,体现考核效力。要知道拿出那点奖金,相比于公司管理的持续提升和效益的增加,简直不要太划算。
记得曾经给公司的信息化上线做过一个专项考核办法。最后考核激励是按照应用熟悉情况对部门和个人排名高的进行奖金激励,对落后部门和人员进行公布名次的处罚。信息化上线的难度在于,平时的工作要进入信息化,要养成录入和实用习惯,这是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对大数据和高效工作的要求。经过2-3个的考核使用,大大提升了信息化使用率,慢慢的让员工由强制到习惯使用,这种专项考核,效果还是比较明显。
介绍了几种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利用的好,都会对工作产生不一般的效果。作为HR,还可以多思考,自身有哪些优势。比如培训,通过培训来对典型案例宣传,鼓励员工在执行力方面加强。另外,培训也是提升部门和个人影响力的手段。老师,还是专家,还是打杂,其实也是在工作过程中,自己慢慢建立起来的形象。还是回到文中提到的“带刀后卫”话题,有没有刀,其实说明你自身水平有多少斤两。
HR进入企业,就进入了江湖,不带两把刀,确实不好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