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回复: 0

[转贴] 昨日当我年轻时

发表于 2018-8-6 18:50: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朱天衣 《意林·作文素材》



成人后,偶遇一位女尼,抚着我的掌心说:“你的年少时期过得很坎坷呀!”这段批注全然颠覆了我对自己成长期的评价,自以为的多姿多彩,在命理师的眼里原来只值“坎坷”二字。

在念工专期间,我大半的心力都放在京剧上头,以至每当有人惊讶于我读工科,问我读的是哪个科系时,父亲都会说“台北工专京剧科”。如此的不务正业,本分功课自然是顾不好,再加上我已无法满足于票友、票戏的身份,便在读四年级时离开了工专,到父亲当时任教的“文化大学”,跟尚小云的弟子梁秀娟拜师学艺去了,这也是后话。

在读台北工专期间,除了和京剧社的同好成了莫逆之交(至今仍有联系),在众学长纷纷服兵役期间,又在校内认识了几位社团负责人,因此结成死党。八兄妹中我年龄最小且是唯一的女娃,说实在的,这几位哥哥都一表人才,我们一伙聚在一起常引人侧目,大家都说我很厉害,能摆平这些才貌双全的大男生。其实真实状况是,他们从来没把我当女生看,打篮球时该别该撞的绝不会客气;野外爬山露营时我也从没喊过苦;聚餐时也没享受过特权,一样要按份付账;唯有舞会找不到伴时,他们才会想到我这老小是个女生,可以滥竽

充数应个卯。

16岁时,我参加了第一届“金韵奖”校园民歌大赛,也是因为这群死党。其中一位哥哥是古典吉他社社长,彈得一手好吉他,平时大伙聚在一起便爱弹弹唱唱,当看到比赛讯息时,便去报了个团体组,他们问我要不要报名个人组,我说随便,结果是练了许久的团体赛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反而是随便参赛的个人组一路晋级(据说当时有上千人报名)。决赛当日被主办方叮嘱,别再穿制服登台了,只好偷偷地从大姐的衣柜中拿了一套洋装应急。

说“偷偷地”,是因为自觉这不是一件光彩事,始终没让家里知道,是后来唱片面市了才曝了光。听说那张唱片大卖,因此带动了后来整个校园民歌的风潮,也让众多音乐高手,包括词曲创作人,包括一等一的好嗓子歌者,都汇聚在一起,唱起属于我们自己的歌(在此之前,年轻人唱的听的多是西洋流行音乐)。齐豫晚了我们两届,而蔡琴则是在另一个唱片公司办的竞赛中脱颖而出,同样被归类为“校园民歌手”。

说这些,也许只是想印证我的青春岁月是精彩有趣的。若以结果论,包含辍学在内,或许真可谓之坎坷,但我仍觉得自己在年少的那段日子中学到许多许多,也得到许多许多,若人生能重来一次,我想我仍会选择这看似困顿却也异常丰富的青春岁月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