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70|回复: 0

[2010年劳模展示] 龙金平:以身作则求真务实的排头兵

发表于 2010-7-2 10:27: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云南网

    龙金平,男,汉族,初中文化,1968年8月出生,1989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云南省煤化工集团东源煤电公司羊场煤矿杨家矿井采煤五队队长。曾荣获“十五期间云南省煤炭工业劳动模范”、“曲靖市兴曲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采煤五队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取得了连续三年保持大倾角炮采工作面月产煤量突破万吨大关和连续三年保持回采工作面杜绝重伤以上人身安全事故的较好成绩,2007年全队荣获国家人事部和全国煤炭工业协会联合授予“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龙金平同志主要事迹

    (一)胆大心细勤学好问的年轻人

    龙金平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没有继续他的学业,第二年正赶上矿上招工,为了减轻,天庭经济负担,他就到矿上报名当一名采煤工,经过有关部门进行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分配到了杨家矿井采煤五队。由于龙金平生来性格开朗、活泼,再加之人年轻,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参加工作时并不像其他同龄人那样胆小,不敢上工作面,而是跟着师傅在工作面帮着干这干那,人又机灵,自然招师傅喜爱。天长日久,龙金平从每位师傅身上分别学到不同的“看家本领”,渐渐地,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志与他相比起来,在操作技能上就完全是两码事了。经过半年学徒期在工作面实习,龙金平已经基本掌握工作面的回采工序和各工序的要点了。羊场煤矿井下采煤采用爆破落煤、长壁式回采,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因此,在回采工序中回柱放顶是关键。队领导见龙金平是块“好料”,有意把他放在回柱班锻炼。为了掌握工作面顶底板的变化规律,龙金平一边虚心向有经验的师傅和地质技术人员请教,一边仔细观察,必要时在现场作记号,以便下一个班进行比较。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龙金平就掌握井下各煤层顶底板的地质特点和变化规律,成了一名熟练的回柱工。刚参加工作一年,龙金平就担任采煤班班长。成为兵头将尾后,龙金平不但继续保持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优点,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处处率先垂范,深得职工群众信任。龙金平在采煤班干了三年,三年中这个班没有出现安全事故,多次受到矿上和井口的嘉奖。1993年5月,龙金平担任采煤五队副队长。任副队长后,他坚持天天下井跟班,在工作面与职工群众一起摸爬滚打,哪里有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工作上不去,他就在那里与职工群众一起想原因、找问题、出主意、定措施,直到把问题处理好。就这样,他在井下跟班一跟就是八年。也正是这八年,为龙金平的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他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8月,龙金平同志参加采煤专业高级职业技能考核,顺利取得了采煤高级技工职业资格证书。

    (二)善于总结大胆创新的实干家

    龙金平不但对技术业务知识刻苦钻研,而且还善于学以致用,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创造效益。1992年,羊场煤矿在井下推行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技术。一棵单体液压支柱重达80多公斤,需要的体力劳动强度大,刚开始,职工群众不理解,不愿意学,不愿意用。龙金平就与队党支部一起做职二群众的思想工作,反复讲解井下支护改革的好处、单体支柱的优点等,并带头在工作面实际操作演练,慢慢的大家也就接受了。但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支柱不吃劲、倒柱等现象,只要有一棵柱子卸压不吃劲就会出现小范围冒顶,继而造成大面积的冲矸垮顶,单体经常被埋在采空区,要回收出来十分困难和危险,工作面不但推不走,而且给生产带来很大隐患。面对这个情况,龙金平连续几天几夜吃不好睡不香,满脑子都是工作面那一棵棵铁柱子。通过查资料、实地测、反复琢磨,他和几位老师傅商量出了一个办法:每班开工前先对卸压柱普遍进行一次补液,然后再进行其它工作;把挡矸密柱和预备密柱分别用一根废旧钢绳一段一段连起来,这样,即使偶尔有一棵柱子不吃劲,也不至于出现倒柱现象,有效地解决了工作面埋单体支柱的问题。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延深,杨家矿井下战线越来越长,地质变化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一块工作面在走向长100米范围内见不到一个段层带是十分罕见的,工作面的顶板十分破碎,单体液压支柱的压力达不到规程规定的不行,达到了工作面顶板又被压碎,就需要大量的背板和撑木背顶,单体支柱在这样的条件下越来越不适应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龙金平大胆提出改用木支护回采的建议,在有关技术人员现场鉴定后,矿上同意采纳了龙金平的建议。正是这一建议成为杨家矿井回采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的转折点,从此,杨家矿井采煤工作面的工程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溜子(刮板运输机)管理是井下运煤系统的第一环,溜子一停,工作面就不能出煤。杨家矿井井下煤种特别是K9煤种比较易呈粉状,一遇水就在溜子里面呈浆糊状,极易糊在溜子底部拉不走,增加溜子负荷,不是挣断链条就是烧毁电机,对生产影响非常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龙金平想出了在溜子底部增挖回煤坑、在溜子刮板上安装铁扫帚等办法,每班开工前先开几转空溜子,对溜子底部进行一次大清扫,这样,有效地降低溜子负荷,减少了设备的事故率。

    杨家矿井是一个按“双突矿井”管理的矿井,井下生产瓦斯管理是个重点,采煤五队也不例外。尤其是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管理,更是采煤队瓦斯管理的关键。采煤五队在龙金平的带领下,不断总结瓦斯治理经验,对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采用锯末粉装袋砌墙封堵、工作面加设局部扇风机吹散等办法,有效地防治瓦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以身作则求真务实的排头兵

    2001年8月,龙金平同志担任采煤五队队长。从他任队长以来这些年,他带领全队人员立足岗位努力工作,抓生产、抓质量、抓管理,处处以身作则,团结带领全队职工顽强拼搏,年年超额完成井下达的生产任务,人均工效一直保持在全井领先的地位。采煤五队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他自己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

    面对井下生产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给生产和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和现实,龙金平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认为自己不仅要懂技术,会管理,而且更要有一定的处理事故的能力,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多年来他坚持每班都第一个上工作面,认真检查安全情况和工作环境情况。布置工作后,他自己总是在最苦总累的地方工作,每天下班他都是最后一个离开采煤工作面。进入2006年,是杨家矿井实施技改技扩能的关键时期,采煤五队担任扩能增量的主要任务。就在他们回采299工作面的过程中,突然遇到一个地质资料上没有标注的断层带,现场顶板破碎,压力特别大,这不仅打破了全井技改扩能进度,影响产量任务的完成,尤其是对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为了确保安全生产,龙金平积极与矿、井技术部门取得联系,并连续三天工作在现场,仔细观察顶底板,根据情况和自己在工作面多年积累的经验,龙金平果断提出了采取加强特殊支护、每隔2米架设一个木垛的办法,强行过断层。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他放弃节假日休息,坚持天天跟班作业,每天一到工作现场,自己首先上前巡视工作面情况,再进行具体分工,并特别强调要求大家,严格操作规程,按章作业。一天,他们正在紧张工作之中,工作面上段突然压力增大,部份支柱发出了啪啪的断裂声,有的职工吓得忙跑向回风巷、溜子道。看到这种情况,龙金平同志立即组织大家向安全地点转移,自己带上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进行积极的抢险保顶,加打支柱。虽然破碎的顶板还在不断下掉,但龙金平沉着冷静,他依据经验和顶底板变化规律,作出了科学的判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抢险。在他的带领下,几个老师傅挥汗如雨,奋战了近4个小时,最终保住了工作面。在这次抢险中,全队没有一

    名职工破一点皮,平安顺利地通过这一破碎地段,最终实现299工作面安全回采完毕,达到全井技改扩能增产量的目标,实现了炮采工作面月单产保持在11000—12000吨的较好成绩。

    299工作面回采结束后,采煤五队新搬迁到195工作面。新工作面投产后,顶板条件相对较好,煤层度在1.8—2米之间,再加上龙金平对工程质量要求非常严格,195工作面很快就成为工程质量优良品,产量一天比一天高,正在大伙沉浸在享受“肥肉”的喜悦中,龙金平的双肩却一天紧似一天。原来,该工作面回采推进度已经接近50米了,工作面的老顶还没有落下来,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隐患,如果不及时放顶,顶板压力降会集中到煤壁一方,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大家采取强行放顶,也没有效果。龙金平又是几天几夜在工作面转,通过仔细观察,反复推算,他提出了改变支护工艺,实行一边增加本垛、采取双排密柱支护,一边强行放顶的措施。经实际操作,非常有效果,没用几个循环,就安全地把老顶放下来了。日常工作中龙金平严格质量管理,凡是支柱不合标准的一律推倒虫来,他亲自支护;煤帮挖不齐,他拿手镐去挖齐;工作面煤刮不完,他又去刮煤。每天都是一身泥、一身汗,别人下班了,他还要最后巡视一下工作面情况,出井向下一班交代。自从他担任队长以来,采煤五队回采的工作面从未发生过一次冲矸垮顶事故。特别是从2006年以来,该队工程质量彻底杜绝了不合格品,安全什么杜绝了重伤以上事故,轻伤指标下降了90%。

    (四)严格制度科学管理的好队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会变得十分重要,原煤生产要产量要质量,但更需要安全作为保障。这几年来,身为队长的龙金平同志,更是深有体会,井下生产只有扎扎实实地抓好工程质量这一关键,工作才能有产量和高质量的产品。结合井下采煤工作的特点,他在全队认真开展个人每天工作与工程质量、安全情况和当天产量挂钩考核打工分制,制定了“以分计奖、打分到人、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调动全队职工的积极性,大家在工作中,各负其责,尽职尽心,各班的工程质量经过检查,全部达到优良品,工程质量过硬,保证安全,原煤产量也上去了,个人收入增加了,职工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近年来,农民协议工大量涌入,采煤五队协议工达80%,文化程度都比较低。为了提高整体安全技能素质,龙金平把加强协议工的安全技能培训放在重要位置认真来抓,他要求每一名老师傅必须带两名协议工,并签订师徒协议,保证每位协议工在半年内成为熟练工人。在师带徒期间,每位师傅每天加工分5分,提高师傅的带徒热情和积极性,采煤五队的职工队伍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职工队伍也较稳定。

    为了降低材料消耗,龙金平从回采工艺入手,从打眼放炮到打柱带板,从回收浮煤到回柱放顶,每一道工序都要求严格,把降低材料消耗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根据煤层特点合理布局炮眼,既保证排柱距符合规程要求,又减少了材料投入;在回柱放顶过程中,采取减少拴柱颗数的办法,避免支柱折损,提高坑木复用率;根据采高变化情况合理下料,杜绝长料短用现象;对折损坑木重新加工成背板使用。通过各种途径,有力地控制住材料消耗,每月坑木消耗比计划指标节约20—30立方,折合人民币4万元。采煤五队也成了全井效益最好的队,目前全队职工平均工资每月都不低于2000元。

    龙金平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身作则,带领全队同志同甘共苦,用自己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了集体多项荣誉;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安全水平逐年好转,职工收入不断提高;全队职工人心齐了,干劲足了,多次受到井、队领导的好评,他自己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但他不满足于现状,仍然坚持学习,不断要求进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仅要懂技术、会管理,还要会做思想工作,不但要会干,而且要会算,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这些都是一名采煤队长必须具备的素质,如果不加强学习,不严格要求自己,就会被淘汰。

    龙金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