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1|回复: 3

[转帖专区] 莫让“痕迹”淹没“实绩”

发表于 2018-8-11 06:38: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邓红梅

  近几年,“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部工作状况,供日后查证。然而,一些地方却出现了唯“痕迹”论政绩的情况,简单粗暴地以笔记本的多寡、工作记录的好坏、材料准备是否齐全来决定考评分数。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为避免在上级检查时被问责,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得不花很多心思在“留痕”上做文章。

  特别是遇到多个上级部门部署的工作任务在时间上扎堆时,还硬性要求在相近日期完成,时间紧、任务急、人手少,造成基层干部分身乏术,往往会无中生有地闭门编造“痕迹”。这说明,如果把管理手段当成管理目标,就会造成本末倒置,违背“痕迹管理”的初衷,甚至会带来形式主义的新变种。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如果基层干部将精力全耗费在保留工作痕迹上,就无法投入精力为群众解决难题。为此,在工作中有必要对痕迹管理“瘦身”,厘清什么工作需要留痕,以什么样的方式留痕,大体划定一个范围和标准;要改变对基层的考核方式,除了必要的工作资料,尽量不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并降低材料在考核分值中的比重,考核向实绩倾斜;上级部门在基层检查时,应率先垂范“留实痕”,不能只看材料、听汇报,多到实地检查验收,多倾听基层干群声音,多与基层干群交流,用工作实绩和群众口碑来检验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1 14:22:47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董老师分享,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1 15:23:1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0:15:3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