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创视域】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今年6月,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在青岛东方影都大剧院开幕。作为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主会场,东方影都展现青岛百年电影历史,汇聚各国电影文化,积极向世界点亮城市电影新名片,闪耀着独特而灿烂的文化风采。
随着影视行业发展的持续升温,我国影视基地建设高歌猛进,大大小小的基地园区总量已有数千家。与少数运行成功的影视基地比,多数基地的运营状况并不乐观,如何破解可持续发展困境是多数影视基地面临的一大难题。
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风光。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一个影视基地的横空出世
【案例】今年4月,历时4年零7个月建设,总投资500亿元的青岛东方影都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竣工落成。作为在中国电影工业化道路上的“生力军”,青岛东方影都不仅硬件设施一流,还营建了全产业生态链。在业内看来,这一项目填补了我国重工业电影的空白,对青岛市创建国际影视文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以及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为这一宏大项目提供设计服务的则是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
“这一基地涵盖了世界最大的1万平方米摄影棚和室内外合一的水下摄影棚,制作区规划49个高科技摄影棚,成为中国首个能为全球电影制片人提供全方位制作服务和首个唯一符合国际标准的影视制作基地,获得英国松林认证,将成为青岛市影视经济发展的载体、世界级影视产业项目。”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何建平介绍说。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已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增长的主引擎。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高达202.17亿元,刷新纪录。然而正向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迈进的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游客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拍照游玩。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目前,电影工业的粗放以及技术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格局,加速中国电影工业的现代化进程,已成为业界共识。由此,东方影都给中国电影工业带来的提升显而易见。
“如果说2008年落成的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是中国新影视基地的开山之作,奠定了第一代影视基地的标准和规范,那2018年落成的东方影都,则是中国影视工业的全面升级和进步,成为第二代产品的代表作。”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建筑一所副所长康玉清指出,这一项目标志着我国影视制作基础设施,在规模数量、完整度、规划理念、技术标准等各个方面,全面领先于世界。
在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道路上,从“制造”到“智造”,科技的更迭和智慧的升级,离不开技术和艺术的双剑合璧。“目前中国电影相对偏粗放的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下的精细化生产。工业化通俗讲就是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通过引入各行各业的专家型人才,建成一条运转平稳的流水线,进而带动影片生产效率和品质的提升。”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说。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资料图片 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建筑一所副所长黄淑明介绍,东方影都包含了40个标准摄影棚、世界最大固定水下摄影棚、世界最大水面拍摄水池以及世界最大的2万平米后期制作设施,“更为关键的是,很多技术和标准都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出来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
“电影产业资源是需要聚集的,东方影都建成以及青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电影之都’后,青岛会成为继北京、环上海地区之后另外一个中国电影产业的聚集区。”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建筑一所所长潘国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