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8-20 15:57:49
|
查看全部
步出深闺走“慢城”
现在,这位刚刚步出深闺的山区姑娘,天生丽质,风情万种,目光炯炯地走向未来。
她的未来在哪里呢?
这是常山县的志士仁人们以及省市的政治精英们多年来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但就在不久以前,她的“终身大事”终于尘埃落定:她将按照一个新的国际城市建设理念——“慢城”施展宏图。
“慢城”的城市理念和模式1999年诞生于文艺复兴的故乡意大利。其灵感据说来自在西方曾盛极一时的“慢餐”运动。故《慢城运动宪章》中有如下记载:“慢食,一个在生活品质(尤其味觉体验)上已经树立全球影响力的组织,和那些同样有此特质的城市一起,决定建立一个全球慢城联盟……所有的慢城将共同分享从美食、宜人服务和设备以及城市品质方面的所有体验。”根据笔者的初步理解,这个慢城理念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范畴。“后现代”尊重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一切以人为中心”:食物应是绿色的,“栖居”应是“诗意的”,生活应是没有负荷的;文化上有选择地回归传统,追求地方特色。回溯人类历史,自工业革命特别是信息革命以来,财富规模日益扩大,而财富归属却更加无序;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社会乱象却并未减少;劳动强度不断减轻,但生活节奏却日益加快,以至想生两个孩子得紧皱眉头,甚至连吃顿饭都成了负担,须叫“外卖”来敷衍了事……难怪作家米兰·昆德拉发出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呼号:“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谁都明白,这个“轻”正是“重”的同义字!“慢城”运动就是要对人类的这种不堪重负、日盛一日的生存处境来一个反拨:放下心来,享受轻松!要轻松,就要有承载这一使命的宜居环境和丰富多彩的饮食内容与和娱乐形式。慢城就是试图提供这样一种空间的尝试模式。
据悉,至2014年即有28个国家的187个城市成为这样的“慢城”。自2010年起中国先后已有6个省市的7个小城镇先后被国际慢城联盟批准为慢城。常山的慢城身份是2017年11月11日在挪威于尔维克市召开的国际慢城联盟总部协调委员会会议上被正式批准的。
国外已加入的众多的慢城的情况尚不得而知。就国内已获准的7个慢城来看,一般“城”的规模都较小,除常山外,都是以“镇”的名称出现的。这些城镇地理环境优越,依山傍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适宜条件;地方文化特色浓厚,都拥有年代久远的古建筑、特色鲜明的传统美食、丰富的运动设施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之,这类别具特色的小城或小镇容易吸引国内外的顾客或游人。而旅游业或休闲业的发达,又可直接促进慢城的繁荣。显然,这与我们的小康理想可谓异曲同工。
常山县目前已在县城外辟出33平方公里的地域包括常山港用来作为慢城建设,计划五年内基本建成。笔者曾乘坐电瓶车参观过这一地域。车辆在丘陵间蜿蜒穿行,最后在新火车站前停下。回首望去,只见一连五六个高度不超过120米的几乎等高、等大的“满头山”沿常山江连成一线。每座山上都林木茂盛,生机勃勃,恰似一串联袂的姐妹花!如能经过充分思考,精心设计,适当安排一些天造地设的建筑物作为这一自然景观的绝妙点缀,同时又作为慢城的功能发挥,将会成为常山慢城的多么空灵、美妙的“华彩乐章”!
也许有人会问:常山县在浙江省甚至衢州市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正需要人们紧张劳动,艰苦奋斗。现在就输入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是否为时过早?这个疑问起初我也有过。但经过我对常山山水的接触后,深觉这里的“绿水青山”的含“金”量之高,是建设慢城最雄厚的基础和最有力的论据。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衢州市正在建设一个田园式的“大花园”。这个大花园将以国际化都市“大杭州”的“后花园”身份而存在。于是我接受了“机遇也是挑战”这一思维句式。只要目标明确,坚定不移,在广泛吸取国内外慢城建设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那些久藏深闺的珍宝,在5至10年内建设成一个独树一帜的国际慢城是完全可能的。它将成为“衢州大花园”或“杭州后花园”中最绚丽的图景,我相信!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7日 14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