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简默(山东省枣庄市作协主席)
相对于那些灿若恒星的将帅,蒙九龄也许是如此微不足道,如此不显山不露水,几乎就要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然而他的身影,他的血肉,他的生命,他的灵魂,始终在这支军队中,从创建开始,一直,都在。作为个体生命,也作为普通一兵,他已隐藏在人民军队的滚滚洪流之中,他的所有足迹都散落在了那个由鲜血和生命冲击形成的大平原上。
寻找蒙九龄,是寻找普通一兵,更是在寻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从创建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
一
2002年,正在负责编撰《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发展史》的国防大学教授苏士甲,致函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请求帮助调查一个叫蒙九龄的黔南人的出生地。
会昌战役 资料图片 何羡坤提供 调查工作迅速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所辖12个县市展开。几个月过去了,其中11个县市陆续反馈查无蒙九龄此人。唯独在荔波县,调查人员寻访到蒙姓家族较为集中的县城南门街及周边时,发现了一个“蒙九岭”,据这个“蒙九岭”的亲属和街坊邻居介绍,“蒙九岭”一九二几年便从军离开了荔波,至今杳无音信。在蒙氏家族祖坟的墓碑上,调查人员也找到了“孝男蒙九岭”的字样。
但“蒙九龄”与“蒙九岭”,虽读音相同,却一字之差,就有可能是两个人。当这个结果提供给苏士甲教授后,得到的答复是名字不吻合,不可采信。
调查工作暂时搁置了下来。直到2005年8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国防大学开设培训班,当时参与调查蒙九龄出生地的荔波县工作人员何羡坤,作为革命老区荔波县的代表被选派参加学习。学习期间何羡坤拜访了苏士甲教授,他向苏教授详细介绍了调查情况,苏教授建议他根据已掌握的蒙九龄系黄埔军校学生等情况,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图书馆去查阅相关资料。在那儿,何羡坤翻阅《黄埔军校同学录》,“蒙九龄”赫然在第三期步兵科之列,姓名:蒙九龄,年龄:22岁,籍贯:贵州荔波,通讯地址:荔波县城南街。何羡坤按捺不住兴奋,土生土长于荔波的他清楚,荔波蒙姓人家尤其是城南街的蒙姓家族,世代都是布依族,因此蒙九龄必是布依族无疑。
蒙九龄 何羡坤提供 当晚,何羡坤将这页通讯录的复印件送给苏士甲教授,苏教授认真对照分析原先荔波县提供的调查材料,认定虽然“龄”和“岭”二字有差别,但其他信息吻合,“蒙九龄”与“蒙九岭”确系同一个人,应该采信。至于为何出现这种音同字异的情形,大概是由于方言发音所致,即使随后发现也将错就错了。
回到荔波后,何羡坤查阅了能够找到的贵州省及黔南州出版的各种文史资料和人物传记,始终没有寻觅到有关蒙九龄的足迹。
其后的近3年间,何羡坤等人多次前往广州、南昌、郴州等地,寻访蒙九龄曾经学习和战斗过的地方,实地采访耄耋之年的知情人,终于沿着当年蒙九龄走过的足迹,捡拾起了他戎马倥偬的一生。
至此,一段尘封86年的峥嵘往事被揭开了面纱,一个当年出走乡关的有志青年南下纵横几省的崎岖脚印被收拢齐了,一个怀揣热血似的理想和信仰的普通一兵短暂而悲壮的人生被真实地还原了。
叶挺独立团成立 资料图片 何羡坤提供 而此前的荔波县,除了极少数人依稀记得蒙九龄年轻刚毅的面容和听说过他以外,更多的人根本不知道荔波曾有此人,也不清楚他当初是跟随哪支部队走的,甚至他的个别亲属认为他是跟土匪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