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97|回复: 6

牛军创新工作室:一股牛劲解难题

发表于 2018-8-20 18:52: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董树合

    8月16日晚21:30,胜利油田桩西厂技师协会二楼依然灯火通明,“牛军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在首席技师牛军带领下,正讨论如何解决“四化控制柜投运后油井自停故障增多”的难题。像这样每周四晚上讨论难题,他们已坚持三年。
    三年来,他们遇到难题不绕道,解决不了不罢休,先后解决生产难题24项,取得创新成果39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国家级成果2项、省部级16项,创效65万元。

    难题要挑硬的啃

    成立于2015年的“牛军创新工作室”,共有成员36人。成立之初,就明确了“组织技术攻关、开展设备维修、培养技能人才”的任务目标,将生产难题作为课题攻关的重点,做好流程改造、生产工艺改进等工作。
    牛军说:“解决难题是个苦差事,得需要有一股坚忍不拔的牛劲,柿子专拣软的捏,难题要挑硬的啃!”。桩120北注水站注水泵机油经常出现进水变质,多次治理没有多大改观。牛军带领段小四、张好祥等成员一头扎到站上,一待就是一天,冒着中午注水泵房内40多度的高温,一干就是2个多小时,衣服就像从水中捞出来一样。最初,他们试图从盘根选型、柱塞配件更换等方面解决问题,效果不明显。他发现无人值守情况下根刺漏发现不及时,刺漏水通过往复运动的柱塞拉杆抽吸进曲轴箱导致机油变质,在与电工的交流中获得灵感,利用电气设备当漏失水量达到一定高度时,触动开关就会自动断电报警的原理,经反复试验,终于解决了盘根刺漏的难题,该成果获得山东省设备创新成果二等奖。

    三次接棒解难题
   
    “解决难题不是件轻松的事,需要一股“牛拉车上山”的精神,不管遇到啥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在课题征集会上,牛军给大伙加油鼓劲。工作室围绕生产难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征集,每季度进行一次总结,开展一次成果发布展示交流,集思广益,依靠团队的智慧合力攻关。
    老168井组有45口油井,其中7口高产井需将套压控制在2.0-2.5Mpa左右,每天需调整60-70次,才能平稳生产。工作量大不说,还很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个难题交给了工作室。
技术人员胡洪浩首先承担攻关任务,他利用油嘴套功能,改造成一个可控压的密封腔体,改善了套压不稳的情况。但该装置对充压端密封腔体要求较高,密封腔容易串气,使套压调节失灵,多次更换材质、维修后仍未明显改善。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牛军鼓励大家脑洞大开,人人想招。老168管理组技师王强、许明在油井单流阀的基础上进行改装,研制成了油井套管气弹力定压自动装置,7口井每天调整套压的次数由60-70次减为4-5次,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但仍存在需不定期控制的缺陷。
   消除缺陷就是攻关的重点,注采402站高级技师高永辉总结前期的攻关经验,利用懂电工的优势,研制出了电磁阀套压自控装置,通过调节压力控制器的压力量程及压差,来控制电磁阀开启关闭压力,实现了自动调节,目前已连续使用3个月。
       就这样,靠工作室成员的三次接棒与团队合作,自2015年至2017年历时两年终于攻克老168套压控制难题,累计增油401吨。

       锲而不舍求实效

    牛军是一个心很细的人,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对每一项难题解决不彻底就追着不放,取得的每一项成果不完美就不推广,一步一个脚印地让难题解决见到实效。
    每年一次的油田注水流量计拆装校验,过去的方法是撬杠撬、大锤砸,甚至还用电气焊割,不仅工作量大,还存在安全隐患,员工叫苦不迭。针对这一难题,姜继国等人展开攻关,他们设计出螺旋顶杆涨开工具,经过现场应用后达到了预期目标,正当大家欢呼雀跃之际,牛军却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解决难题的效果到底好不好,还要通过班组应用来检验”,于是,他们深入到班组进行使用回访,得知该工具虽然省力,但是需要两个人同时使用四把扳手进行操作,仍有安全隐患。带着这一问题,大家对工具进行改造,对零散件进行整合组装,效果改善非常明显,以往需要2个人2-3小时的工作量减少至现在的1个人40分钟即可完成,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班组员工纷纷叫好。
    工作室对每一项难题的解决,都是一步步改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随着信息化的普及,油井已全部安装了远程监控摄像头。但摄像头镜面长期暴露在野外,受沙尘及潮气的侵蚀造成影像模糊,员工采取蹬杆或吊篮高空清洗,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何进行快速有效的清理呢?高永辉承担这一攻关任务后,先用一只加长的鱼竿带着一个旋转的毛刷送到了空中进行擦拭,还真见到了效果。为达到更好的擦拭效果,他又根据汽车雨刮器的原理,在清洗装置上加个喷水功能,经过改进后,镜面影像清晰可见,并且伸缩鱼竿也换成了稳定性更好的不锈钢杆,使用效果大大提高,在油井远程监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工作室陆续解决了一大批难题,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革新能手,员工陈辉研制的“间出井盘根防干磨装置”、青工王强和段秀刚研制的“水井单流阀快速取出器”“增压泵盘根润滑装置”均在生产中派上了大用场,创出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0 20:38:49 | 查看全部
执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0 22:47:43 | 查看全部
谢谢孙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0 23:25:24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董老师来稿,收悉,请将配图发我邮箱382454640@qq.com,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3 23:38:52 | 查看全部
企业就的有这样的人,才能发展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5 22:07:55 | 查看全部
欢迎大家投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7 23:39:0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