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7|回复: 2

[转帖专区] 近6亿人不上网:“另一半中国”需要关注

发表于 2018-8-23 18:40: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光明网 中国青年网
  近6亿人不上网:“另一半中国”需要关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8月20日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02亿。报告显示,农村人口是非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6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5.88亿,其中城镇地区非网民占比为37.8%,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62.2%,上网技能缺失以及文化水平限制是制约非网民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


  5.88亿非网民,接近6亿的体量,颇让人意外。从当前的互联网热点看,似乎中国互联网已经具备了相当广泛的涵盖面,小镇青年热衷的快手短视频,三四线城市支撑起的拼多多,以及一线城市中产群体爱谈论的“焦虑”……我们以为互联网生态已经够多元了,然而不是,依然有将近“另一半的中国”不在网上。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以席卷之势迅速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载体,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思维模式、主宰社会话题,它在大幅度开阔人们眼界的同时,也可能窄化视域。有大量不上网的人群,它们无从发声,在互联网上隐形。而当话语交流、利益表达极为仰仗网络的当下,非网民群体的失语,可能遭遇某种形式上的不平等。

  如,互联网上常见的一些标签“广场舞大妈”“熊孩子”等,指向的恰恰是互联网能力相对缺乏的群体,从而造成了群体性的道德矮化。又如,前段时间“北京南站变北京‘难’站”的舆论热点,再次印证一线城市居民可以凭借强大的网络话语权重,产生高分贝的治理呼吁。但是,生活在广袤偏远地区的人们对基础设施、公共治理的诉求,未必更弱,只是无从呈现。互联网话语上的差距,必然会引导社会文化的形态与社会资源的流向。

  同时,网络景观也会有选择性的取悦上网群体。网络一扫视,似乎都是莺歌燕舞、炒房买车、职场哲学……而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呢,就成了舆论认知谱系的盲点。

  这则报告是个提示,网络生态不等同于社会全貌,中国依然有大量人群逸出于网络话语之外,他们也需要被关注。网络舆论理当翻开互联网热闹的表层,看看其下的深层次土壤究竟是什么状态,社会资源、公共治理,也当循此脉络浇灌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3 22:57:41 | 查看全部
一半是网 一半是非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4 18:03:2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