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049|回复: 0

[2010年劳模展示] 陈卫国:靠实干成为全国劳模

发表于 2010-7-5 11:20: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他从大山深处走来,和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一样。可从来就没想过自己刚工作三年就被国家人事部、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劳动模范评并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温总理的亲切接见。更没想过时隔两年后会成为全国劳模,再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再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凭着“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的工作信念,从踏进矿山的第一天起,牢牢扎根在千米井下岩巷开拓岗位,从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一步一步成长为班长、跟班副队长、矿劳模、局劳模、全国煤炭系统劳模、全国劳模,并且是陕煤集团唯一的一名农民工全国劳模。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韩城矿工》、《陕煤工运》、《陕西工人报》、《陕西日报》、《中国煤炭报》报道过。他成长的过程,诠释了一位农民工扎根矿山、辛勤工作、敬业奉献、勤劳朴实、无怨无悔的优秀品质。
  他就是刚刚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陕西煤化集团韩城矿业公司桑树坪矿掘进三队副队长、农民轮换工陈卫国。

  今年34岁的陈卫国,湖北郧西人,2004年经朋友介绍,来到大山深处的渭北高原,应聘当了一名轮换工。经过一个月的入矿安全培训后,被分配到掘进三队当了一名掘进工。
  初到单位后,小陈就对煤矿井下生产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煤矿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危险,井下的作业环境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恶劣,正如老工人告诉他的那样:只要按章作业,不违章,不蛮干,不冒险,安全还是很有保证的;况且每月的收入好几千元,年终还发年终奖;工伤医疗也有人管,不像私人企业那样只让人干活,如果发生工伤不闻不问。经过几天的了解后,小陈安下心来,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在煤矿成家,要和老工人一样在煤矿干一辈子,更要当一名响当当的煤矿工人。
  小陈进队后,从岩巷掘进工的应知应会开始。他首先认真学习了岩巷掘进的工艺流程、光面爆破工艺、岩巷喷浆支护、耙斗机的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书籍,并不厌其烦的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和学习。为了自己记忆方便,他专门买了几个小本子,上面专门记上队上所使用的设备的型号、技术特征、一般故障的排查与处理、工作面遇到变化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岩巷掘进过程应注意的事项等。每天下班后,他总是把当班施工中老师傅的做法与书籍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对照,仔细琢磨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他把老工人在施工中的做法与书本上一样的地方用蓝笔划起来;凡是发现老工人的做法与书本上不一样的地方就用红笔圈起来。等到第二天一到队上,他马上就向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并询问老工人他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当知道这是一种熟能生巧的本领时,他暗下决心,他今后也要在书本理论的基础上,摸索生产工艺的窍门。随着时间的变化,小陈便能根据施工情况准确判断现在该到什么工序了,下来该是什么流程,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做利于安全管理和生产进度等等。慢慢地,他对每班的工艺流程、注意的环节、一般情况的处理方法大致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
  在小陈进队不到半年的一个零点班,放完炮准备出矸。操作工刚把耙斗机启动起来,机斗没走到掌子头,就突然不动作了。再怎么启动按钮,耙斗机就是不动作。任大家怎么查故障都没找找,急得大伙团团转,在要打电话找维修工下井时,陈卫国走到跟前说,让他看看。大家心里都知道,一个新工能看出什么问题,还不是瞎看。谁知一小会功夫,小陈就查处了问题:原来是按钮接线松了。大家问他是怎么查出来的,小陈说:开关有电,说明供电正常。机斗突然停了,不是机械问题,那肯定就是电源的问题了。可是开关有电,问题就肯定出在按钮上了。这正是他平时留意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工是怎么样处理的结果。
  在采访中,陈卫国的队长徐树杰是这样说的:“陈卫国进队的第三天,他在井下看到陈卫国很上进,很爱钻研,很喜欢琢磨,勤快,能吃苦,当时便安排一位技术过硬的老工人带着他,作为一名年轻班长去培养。”
  他勤劳朴实的品德和爱动脑筋的学习精神,经常打动着班上的工友和检修班的师傅,短短的几月后,他的生产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在工友中的威信也渐渐树立了起来,单位领导对他也关爱有加,有意识把他往生产技术骨干上培养。
  果然,陈卫国不负众望,一年后真的当上了班长。

  陈卫国出身于农村,在他身上更多的体现了农村人淳朴、吃苦、实在的优良品质。在工作中,他舍得出力,别人不愿意干的活他总是争着干;有时遇到设备故障,他一会帮修理工拿工具,一会帮忙拉导链,不懂的地方总是喜欢问这问那。当上班长后,小陈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仅仅停留在学习生产技能知识方面,而更注重学习管理知识。从班组管理知识到如何节约成本、从职工心理的探索到培养班组团队精神,他都会认真去学习,去领会。
  
    这些年,他所带的班组连续多年被矿、局评为安全生产先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优秀班组。

  陈卫国每次下井总是第一个进入工作面,对当班的作业环境、生产过程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评估,做到安排工作心中有数。同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首先组织人员进行排除和处理;下班时又从工作面里向外检查工程质量、文明生产、遗留问题等,对于隐患较大的遗留问题他和工友不处理完决不升井。遇到急、难、险、累、苦工程时,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从不叫怨。年出勤平均在340天以上,每年春节期间矿上放假,他都主动让其他人回家团聚,他留下来看工作面或者值班。
  去年,掘进三队施工的南一采区下山变电所和积水泵房时,是当时矿井掘进施工最低的工作面,地质条件是含水岩层,断面大、岩石硬、巷道高度高等困难。可是按照生产计划安排,这个工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会影响整体生产接续部署。队上考虑到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就要把这一艰巨任务交给陈卫国班去完成。
  陈卫国看到岩石硬度大,不能按时放炮是制约进度的关键,而打眼是块难啃的骨头,便和班长主动干起了风钻工。陈卫国凭着自己比较拿手的直掏和楔掏工艺相结合的打眼前进法,克服了打眼上的困难,保证了每次循环进尺保证在1.8米以上,提高了单进水平。根据作业规程,一个循环得打70多个眼,而每个眼最快也得6、7分钟。往往一个班下来,腰酸腿疼胳膊困,两耳哒哒响,岩灰满脸落。可陈卫国硬是和班长、其他钻工一次次完成打眼工序,又亲自监督放炮员装药、放炮。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抓紧工时利用,抓好每一个正规循环,尽快把这一工程完工。那些日子,可真叫累呀,由于施工期紧,加上难度大。他为了提高工效,抓紧生产组织,打眼、出矸平行作业,哪个环节进度慢陈卫国他就盯哪,并以身作则。最终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了这项工程,赢得了领导的再次信任。

  陈卫国当班长这些年,始终把搞好班组安全当成自己的主要职责。在安全管理上,他宁可让人骂他黑脸不认人,也不会拿职工的安全当儿戏。他认为,班组安全搞得好不好,主要责任在班组长,班组长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并认真去检查督促班组成员按照有关要求去自觉执行。每天的班前会上,他都会对每一名上班职工进行安全排查,看职工的精神状态,发现谁喝酒或者没休息好时,一定会劝其回家休班。有一次过中秋节,一位姓王的工人喝完酒就去上班。在排查时被陈卫国发现。当即劝其休班。王某以自己休班数已超,再休班就拿不上奖金了为由,闹着要上班。陈卫国耐心地给他讲酒后下井的危害,坚决不让他下井。并答应宁可给他报个工数,也要为他的安全负责,为他家里人的幸福负责。最后这名职工不好意思地回家休息了。
  这些年,他对待工友像兄弟一样,不仅在工作中照顾,对工友生活上的困难也热心去帮助解决。谁家有什么难事也愿意跟他说,他都会像处理自己家里事一样去尽心尽力。陈卫国对笔者说:“大伙来自山南海北,能在一个班组工作,是缘分,就是一个小团队。人人要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相互提醒,才能使这个团队抱成团,亲如兄弟一样。而作为班组长,就得为这个班组的安全负责,为这些兄弟的家庭幸福负责。就更得像哥哥一样,照顾好每一个弟弟开心工作,安全上更要像亲兄弟一样处处叮嘱,时刻呵护着弟弟。”事实上,陈卫国就是这样做的,他通过班前会上讲安全、班中检查落实安全、班后总结安全的三个环节夯实班组安全管理。连续多年,陈卫国所带的班组被矿上评为安全建设先进班组。
  在采访中,该队老工人石崇鹏说:小陈是一名朴实无华的职工,在他身上反映出了农民工兄弟敬业爱岗,能吃苦,善于学习,爱动脑筋,踏实肯干,团结职工,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可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没有他不会的,没有他不会处理的故障。岩巷的所有工种没有他不熟练的,没有他啃不下的硬骨头。这些年,他带的班组始终是全队进尺最高的班组,安全也是最好的班组。

  淳朴勤俭的陈卫国,不仅在生活中特别简朴,而且在生产中十分注意节约材料。他看到装岩机牵引绳每周就换一条,一月最起码得换四次,一次得近一千元,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找这样下去,长年累月光牵引绳的更换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于是,他决定在这里面找窍门。
  经过长期的实践观察,他发现牵引绳不是被滑轮夹过,就是一段绳被长时间磨损后,绳径不合乎安全规程要求,为了保证安全只得更换。有时候一条新绳刚换上没用几次就夹绳了,不换吧安全没法保证,换吧有些心疼。仔细分析原因后,他认为滑轮阻力大,容易磨损和夹绳;绳外面的防水层容易脱落,绳起毛齿,导致磨损严重。他便尝试着给牵引绳抹上黄油,一来可没减少与滑轮的摩擦阻力,二来也可延长牵引绳的使用寿命。经过使用,效果很理想。这样一来,原来每周换一条装岩机牵引绳,现在一月仅换一条就能保证了生产需要。仅此一项,每月可节省材料费3000多元。现在,全矿岩巷掘进队都在推广这种经验。
  陈卫国还十分注意成本管理。他常常告诉工友:都是来挣钱养家的,别把集体的材料不当钱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能节省就必须得节省,能用旧的就不要让材料员领新的。省下的就是挣下的,到什么时候都是这个道理。就拿喷浆落下的水泥砂浆来说吧,喷顶时,肯定会有一些落在地上,没法再用到锚喷上。他就让工友把落地砂浆清理起来,打水沟时掺进去,这样就不会造成没必要的浪费。
  废旧钻杆,他会在下班时带上地面,根据长短实际,可做成小钻杆、加力杆或者用砂轮打磨成撅子,等用时楔帮上挂电缆、水管等,既做到物尽其才,也降低了材料消耗。

回忆起2007年9月27日在北京见到温家宝总理的场面,陈卫国至今仍十分激动

  辛勤的汗水结出累累果实。这些年陈卫国先后获得了“四有模范职工”、 “优秀班组长”、“优秀农民工”、“安全有功个人”、“矿劳动模范”、“局劳动模范”等荣誉,  2007年9月,全国煤炭系统授予陈卫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今年“五一”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他身上再次证明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农民工在煤炭矿山照样可以干得响当当。”
  尽管这样,陈卫国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位普通职工看待。只是在井下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工友士气不高时,他一边做鼓动,一边带头干,用自己的实干精神感动工友。他是这样说的:“劳模就是劳动模范,是干出来的。越是在困难时候越要显出劳模本色,在关键时候就应该比一般工人先进,用劳模的实干精神带动其他人干好工作。”
  2007年,他被评为煤炭工业系统劳模后,别人劝他找领导给他换个工作,他说:“组织能把我选树为劳模,只能说明我工作有点成绩,如果以劳模作为资本去向组织或者领导提个人要求,就不配这个光荣称号。再说当初招工就是来干活的,只是我比别人机遇好,组织把这个耀眼的光环罩在我头上。也有好多人比我干得好呢,我不能稍微有些成绩就骄傲,就不得了了,做人要知足。”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刚刚闭幕的韩城矿业公司第七届科技大会上,韩城矿业公司为矿区作出特殊贡献的6名人员,每人奖励了一辆价值10多万元的高级小轿车,在矿区引起不小的反响。就此事笔者和陈卫国有过一次对话,当问到“你是劳模,贡献也不小,可人家都奖励小轿车了,而你还是一位掘进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他淡然一笑,说:“这事情要看你怎么去看待呢,要我说人家可是对矿区生产发展有过特殊贡献的有功个人,而我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工人,只是干了自己应该做到的事情,不能见别人有什么荣誉或者好处都羡慕。就好象别人当初也羡慕自己当劳模一样。所以人要很好的对自己进行定位,不能贪图享受,只图名利,应该踏踏实实干好工作。”陈卫国的回答体现了朴实的劳模精神境界,不由得让人对他肃然起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