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9-4 11:29:14
|
查看全部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联动?城市间既分工又互补
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会对大湾区人员产业的沟通带来多方面的提升。不过,联通后的九个珠三角城市与港澳两地之间,将如何分工合作,来实现功能互补,也将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 熊军在广东中山一家空调制造企业从事研发工作,一年前,他选择从珠海来到中山,主要是看好中山制造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

TCL空调事业部研发中心负责人 熊军:我们看到这边的规划,也充满了经济的活力。中山这边的房价,也非常有竞争力,这也是年轻人非常看中的一点。
熊军告诉记者,虽然中山不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但这里生活成本低,与深圳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联通程度在提高,对接深圳、广州和香港的创新研发资源非常方便。

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大城市产业集聚占用过多资源,而中小城市发展动能却略显不足。专家表示,湾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将加快创新要素的流动,未来要形成分工合作的发展新格局。

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及科技局副局长 钟伟强:在香港的话,我们会特别发展两个创新平台。一个是关注在医疗科技领域,另外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方面,把这些好的科技变成产品。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 李铁:我们也是希望,能不能在制度变化过程中,来增加中小城市的竞争能力,同时使粤港澳湾区在中心城市,在特大城市以服务业为主导,创新的经济为主导,它的产业分布更多发挥粤港澳湾区更大范围内空间的调剂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在哪?产业与创新紧密结合
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占全国国土面积不到1%,人口数量不足全国总人口的5%,但其经济规模已经相当于全球第11大经济体,可以说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那么它和国际上其它湾区相比有怎样的差距,未来发展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是东京湾区、纽约湾区的1/2,旧金山湾区的1/5。专家表示,这个差距与产业结构有关。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 李铁:其它的几个湾区都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工业占比重平均在10%以下。我们的湾区整个工业结构还在40%到50%左右,所以这个差距说明,我们湾区属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

不过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具备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和资金链,技术供给和孵化能力强,创新与制造业紧密结合是未来的竞争优势。
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 傅盛: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或者全球唯一的优势,就是它的制造业,它的制造业不仅是规模大,最重要的是它的迭代周期非常快,它里面会有一个词叫裂变,它会有非常多的创新的可能性。
在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香港将成为全球高端高新产业引入的策源地,包括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健康与医药等领域。专家表示,要实现这样的定位需要突破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郭为: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不同的经济特征环境下,它彼此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所以它就会带来更大的互动,我觉得这就是粤港澳湾区最大的优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如果在制度安排上,能够让要素的配置在不同的城市之间,不同的地区之间,特别是一国两制的条件下,能够配置得更加自由更加高效,少一些行政方面的阻力,未来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