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也是如此。虽然是班主任,但也必须在自己教授的科目上“震住”学生,以丰富的学识、真诚的态度去“降服”这群青春期的孩子。焦奇静说:“你得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孩子一杯水,对于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不能讲太多道理,而是要用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去影响他们。”
与学生共同成长
从教9年,焦奇静深刻感受到学生的变化。
“你的威信要靠自己的实力赢得。”焦奇静清楚地记得,她带的第一个班,学生没什么事一般不会主动去老师的办公室。等到了第二批学生,已经更加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似乎更敏感了。焦奇静现在带的这批孩子,进班主任办公室如同去邻居家串门,有事没事都会去遛一遛。聊天内容也大都是“老师,您早上吃饭了吗?”“老师,我今年暑假出国玩了”等话题。
“孩子看你的目光,从仰视变成了平视。”焦奇静说,因此班主任的心态必须有所调整,要从管理者变为班级建设的参与者、引导者,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
9年时间,也让互联网的冲击由表及里。焦奇静觉得,自己越来越跟不上孩子们的喜好了。王者荣耀、二次元……每当学生聊起这些话题,她都难以融入,有的孩子甚至还会给她一个“你不懂”的眼神。
无处不在的网络资讯,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除了玩游戏,更是养成了浏览知乎等知识问答平台的习惯,极大地扩展了自身知识面。
“班主任,必须主动跟上这些变化,因为这是时代潮流,我们无法抗拒。”焦奇静说,只有真正了解孩子们喜欢的东西,你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班主任工作,最怕干“拧”了,使蛮劲。很多老师为班级付出很多,用心良苦,却往往收获的是抵触和不理解,这就是没走进孩子心里。
焦奇静坦言,班主任做久了,难免有些职业倦怠。“每当我送走一个毕业班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强烈。”焦奇静希望,市里和区里能够举办更多教师交流和培训活动,她自己正是在一次教师交流活动上,找到了职业发展的方向,“一些优秀的教师告诉我,教育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自身的价值实现,否则只会陷入职业倦怠的瓶颈。”
支撑焦奇静不断前进的,还有那些她培养出来的孩子。现在山东省实验中学念高二的王艺蕾,一直把焦奇静写给她的字条放在枕头下面。字条上写着:你有多自律,就有多美好。(本报记者 肖家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