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2|回复: 2

朱自清《论意义》手稿

发表于 2018-9-6 01:43: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作家网>>文史>>名人手迹
朱自清《论意义》手稿
分享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  2018年09月05日08:53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朱自清在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仍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的《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反映出正视现实、面向人生的态度,在当时诗坛有很大影响。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美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并写出普及古代文献知识的读物如《经典常谈》。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但未能出版。

抗战胜利后,他目睹国民党统治的种种黑暗,思想有很大转变,作品多是针对现实、偏于说理的杂文。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在清贫的生活中保持中国人的气节,患胃病辞世。

他的一生写有《雪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经典常谈》、《新诗杂话》、《朱自清文集》(1—4)、《朱自清散文选集》、《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朱自清全集》(1—3)卷等名篇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7 11:48:41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8 20:01:10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联西老师光临指导本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