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04|回复: 3

做一个幸福的追梦人 --读刘庆邦《在哪里写作》感想

发表于 2018-9-5 10:22: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林矩鸿
刘庆邦老师在煤油灯下、在床铺上、在厨房里、在地下室里坚守写作,锲而不舍的精神着实让人感动。
刘老师初中毕业那年,我刚好出生。1981年,我从龙岩师范永定分班毕业,被分配到乡下教书。那时,我也一直用煤油灯,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结束用煤油灯的历史。师范毕业前夕,我看到一个同学为县广播站写稿,每篇有三五角钱的稿费。回乡任教后,我也向广播站投稿。学校当时没条件印制信封,我刚工作时,每月工资只有34.5元钱,为了省钱,我就把旧信封拆开,翻过来粘好,自制信封。后来我曾还用过时的挂历制信封。这些经历和刘老师的一些经历颇为相似。
当时,别说是普通教师,就是知名人士生活条件也都很差。如著名音乐教授沈湘,三代人挤在两间小屋里,连钢琴都放不下。作家梁晓声一家三口住在北影筒子楼的一间小屋里,除床外只能放一张矮饭桌,他的几部长篇小说就是趴在矮饭桌上写出来的。他们都和刘老师一样,以顽强的毅力坚守下来了。
那时,我每年都参加县广播站通讯员培训班,写稿也开始上路,每月有10元左右的稿费,每年都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在当地“小有名气”。1986年,《闽西日报》复刊,1988年12月,我作为报社的优秀通讯员参加了《闽西日报》年会。那是“陈焕生进城”,我第一次到龙岩城,见识大长……
但是,后来因为当了小小芝麻官——当了10年的学区校长,我没有刘老师那份坚守,也就一事无成了。
2005年,我转行到区安监局执法大队,这几年又干起宣教工作,重操旧业。虽没有像刘老师那样成名成家,但写作也在我的人生轨道上留下了淡淡的痕迹。仅去年,我就在在《中国煤炭报》和《中国安全生产报》上就已发表新闻稿近102篇,其中7篇被评为月度好稿。今年5月,有幸认识了《班组天地》,得到王俊、杨达治、乔吉奎、廖军等一大批编辑的青睐,写出了《省劳模苏强海的“较真儿”》《棉花滩水力发电厂安全文化掠影》《山旮旯里的“金凤凰”》《八百公里转战,只为光明如初》等有影响力的作品。中企互动会员群里侯秀峰、孙建国等每天在群里和通讯员互动,架起了桥梁,鼓励大家多投稿、写好稿,这是许多报刊杂志社无法做到的,真情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和比拟的。
我有时会想,过几年就要退休了,还搞什么搞,再怎么搞,也搞不出什么“大气候”了。许多懂我的人也劝我,你家林少是“十点读书”创始人,4月29日“42章经”公布微信里估值最高的十家企业,十点读书榜上有名,被估值3亿美金,没必要那么辛苦去爬格子了。看了刘老师的《在哪里写作》,他锲而不舍的精神,鼓舞我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做一个幸福的追梦人,为班组工作助力,为安全生产鼓与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5 11:34:22 | 查看全部
感谢林大师来稿!只要坚持写下去,就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5 11:34:3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15:01:43 | 查看全部

回 1楼(dqqjk) 的帖子

谢谢乔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