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57|回复: 2

白露到来:穿衣身不露,饮食有讲究

发表于 2018-9-8 00:11: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新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 上官云)进入九月,没几天便迎来了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此时,人们已能够明显感受到夏季的闷热潮湿逐步减退,风中多了一丝秋天的凉意。
  有专家表示,这个节令的气候特点是干燥,需要多吃润肺健脾的水果,如果需要温补,可以适当吃一些鸭肉。
资料图:“白露”时节广西农事忙 。谭凯兴 摄

  “白露”之名从何来?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的结束和“仲秋”的开始。礼记中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形象描述了白露前后,天气发生的变化。
  从天文学角度来说,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交白露节气,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
  夏至时,阳气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九月,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可以凝结成白白的水滴,“白露”因此得名。
  根据朴素的五行观念,秋天属金,白色也属金,气温降低凝结而成的露水又是白色,“白露”这个名字就更切实际了。
  秋风渐起 穿衣“白露身不露”
  白露并不是一个节日,民俗活动不多,地方上有“祭禹王”“酿白露米酒”的做法。对人们来说,它更多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气候发生变化,及时作出应对。
  正所谓“白露身不露”,虽然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早晚温差加大,就要随机添加衣物。如果防护不当,很容易患上感冒,而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因此诱发或加重病情。

资料图:“白露身不露” 北京街头行人“混搭装”出行。金硕 摄

  民间还有“寒从脚起,热从头散”的说法,认为双脚受凉是引发感冒、支气管炎、失眠等病症的重要原因。因此,白露应注意脚的保暖,鞋袜宜宽松、舒适。
  “按照老北京的习惯,白露一到,就要撤掉凉席,把柜子里的衣服被褥拿出来晾晒。”天桥民俗文化保护办公室主任赵兴力介绍,此举是去掉夏天积攒的潮气。
  赵兴力说,在白露前后,一般家庭还在饮食上有所讲究,比如烧烤涮肉,又或者面条、葱花饼,“就是看上去有那么点‘入秋’的意思”。
  饮食有讲究:喝菊花茶去火 吃时令水果润肺
  在气候上,白露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干燥”。秋风吹走了高温,也吹干了空气中的水分。中医称之为“秋燥”,很多人会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等症状。 

资料图:果农将新鲜的梨子打包好准备拿到市面上售卖。林馨 摄

  “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认为食后可滋补身体。”民俗专家高巍介绍,这“十样白”,一般是10种名称带“白”字的草药,以与“白露”字面上对应。
  “在吃的方面,像应时当令的白薯、龙眼便比较受欢迎。”高巍补充道,简单的食疗对去燥也挺有效果,像龙眼有益气补脾等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等疾病,适合食用。
  “秋天需要温补,可以吃鸭肉,或者吃些预防秋燥的蔬菜水果。”民俗专家王娟则表示,像各种类型的梨、葡萄、柚子都可以食用,或者喝一些去湿去燥的粥养胃,“菊花茶也是去火佳品”。(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8 17:24:08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wxpzp) 的帖子

感谢王老师精彩分享!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8 17:59:2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