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5|回复: 0

全流程质量管控扬“煤”吐“气”

发表于 2018-9-11 18:56: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今年6月下旬,湖北化肥公司从矿点采购回一批高硫原料煤。采样分析后发现,原本应在22%左右的灰分仅16.35%。
  公司隔离堆放该批次煤炭,并将样品寄至岳阳中石化壳牌煤气化有限公司进一步分析,得知灰组分中硅铝比仅1.57,不符合“原料煤硅铝比大于1.8” 的质量标准。公司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拒收该批次煤炭,由供应商调运出库。
  煤气化装置为下游乙二醇、合成氨装置提供原料合成气,是生产负荷提升“龙头”。而高品质原料煤是该装置长周期运行基础。针对原料煤需求量大、品种多、质量不稳定、市场供应波动大等因素,今年以来,公司根据不同煤种特点,结合工艺要求,修改完善煤炭质量验收标准,作为煤炭准入、入库依据。他们实行原料煤全流程质量控制,对每种原料煤出矿点、发运点、到港点、入库点、混配点及入炉点,分别取样分析,推进“六点控制法”,确保“粮草”质优量足。
  为进一步提高入炉原料煤质量,公司深化精益管理,紧盯入炉煤关键指标,扬“煤”吐“气”,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原料煤灰熔点是影响气化炉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司采取多点检验、层层控制的方法,增加发运点和入库点灰熔点检验项目。
  在发运点,供应商在该批次原料煤发运前5天采样,用快递寄至公司生产技术部门,编码后由检验计量部门检测灰熔点,合格后方可装车发运。即使该批次原料煤已提前发运至厂,也可依据此检验结果,及时调整混配比例或气化炉运行参数,将影响降至最低。
  原料煤到厂后,公司将采集的样品缩分为四份。其中一份立即送检验计量部门分析灰熔点,并及时反馈结果,作为接收和混配依据。若不符合质量标准,公司拒收或改作动力煤接收处理。此外,他们还每周增加2次入炉皮带煤、3次气化炉煤粉灰熔点检验,严密监控入炉煤灰熔点指标波动。
  原料煤灰组分中硅铝比、三氧化二铁等指标,公司暂不具备分析检验能力。他们眼光向外,得到岳阳中石化壳牌煤气化有限公司大力支持。当煤质波动大时,公司及时将样品送至岳阳分析,并在第一时间反馈结果,提出意见建议。截止8月底,公司共送岳阳分析检验灰组分样品74次,为气化炉负荷稳定在94.2%,下游乙二醇、合成氨产品量效双升,同比减亏2.3亿提供了不竭动力。(张爱红 吴大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