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9|回复: 0

常州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100家

发表于 2018-9-11 21:36: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月10日,是邓建军科研组建组30周年纪念日,来自全国纺织行业的技术专家集聚黑牡丹集团,体验纺织技改成果。“这是最新的技改项目——机器视觉,车速每分钟可达90米,在线检测效率是原来的3倍。其纬向稀密路检验百分百完美替代人工肉眼检验,打造智能车间向智能工厂发展。”邓建军介绍说。

    邓建军科研组从组建到建成国家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30年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技术难题,累计完成企业重大科技改造近500项,攻克包括世界级和行业性重大技术难题50多个,40多项创新攻关成果得到有效转化,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这仅是常州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一个缩影。

    市政协副主席、市总工会主席徐伟南告诉记者,这5年来,常州以劳模创新引领职工创新,大力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全市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100家,其中全国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家、省级5家,共取得专利1186项,完成技术攻关10748项,产生经济效益35.6亿元。

    常州工会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塑造和弘扬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切实增加优质人才、工艺、技术、标准、品牌、服务等有效供给,实施龙城工匠培养选树计划,评选出首届“龙城工匠”10名,推选获评“中国质量工匠”2名、“江苏大工匠”3名、“江苏工匠”8名等,工匠数量在全省位居首位。至2017年末,常州拥有高技能人才29.65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1053人,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

    如今,常州企业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正需要在企业内部大力倡导和培育工匠精神,把严谨、耐心、专注、坚持、敬业等优秀品质,内化为职工的追求与素质,将工匠精神从个人优秀品质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为推动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龙城工匠”正是一群立足刻苦钻研、技艺超群、甘于奉献的最佳形象代言。记者了解到,市总工会以此为契机,结合全市各级劳模资源,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走进企业、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广泛开展百场宣讲活动,与基层职工面对面交流,凝聚职工力量。同时,针对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常州高质量发展、十大产业链和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开展重点工程劳动竞赛、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职工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5年来组织各类技能竞赛活动1200多项次,参赛单位3200多家、参赛职工120多万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5万多条,职工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成果13000多项,12项成果被评为江苏省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和江苏省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据统计,常州5年来共评选表彰市级以上劳动模范375名、五一劳动奖章732名、五一劳动奖状331个、工人先锋号639个,加快打造了一支与常州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工匠型产业工人队伍,常州已成为新时代工匠的摇篮。

    今年4月,常州市总工会还联合常州日报社、常州广播电视台推出《身边的工匠》专栏,挖掘、发现和宣传工匠人才,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还联合中央电视台推出《向祖国汇报——大国工匠职业技能大荟萃》五一特别节目,向全国展示常州制造名城技术工人的风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