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6|回复: 0

“农业航母”将圆大国渔业科考之梦

发表于 2018-9-17 10:16: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蓝海101’船和‘蓝海201’船是农业农村部迄今投资最多、吨位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16日,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9月12日,两艘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蓝海101”船和“蓝海201”船如期下水,这标志着我国两艘“农业航母”主体工程的胜利完工,进入码头舾装阶段。
我国渔业资源调查船发展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拥有各类渔业资源调查船58艘,初步建立了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但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由于渔业资源调查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等原因,大型渔业资源综合调查船仅剩“北斗”号1艘。
新世纪以来,我国渔业进入了科学管理新阶段。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区和流域研究所长期以来却面临无船可用的窘境,科研人员只能携带便携式科研仪器随公司或个人的生产船出航,科研要求的航线站位、数据精度、采样储运等都受到极大制约。
2013年,全国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完成,我国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复建工作正式启动,同年,4艘300吨级渔业资源调查船立项。2014年,“蓝海101”“蓝海201”两船获批立项。
“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嘱托,让渔业科研工作者真正把论文写在大海上。”“蓝海101”船和“蓝海201”船分别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东海水产研究所负责建设和运维管理,这是当时大家共同的心声。
此后,这两艘船在沪东中华造船厂的船坞中经历了将近1年的工程施工。40多岁的“蓝海201”船长汤晓林是东海水产研究所方面的驻厂监造代表,此前,他已有20多年不在该所工作。“1995年‘东方’号被卖掉时,我们被迫停薪留职,加入商运。”10年时间,汤晓林已从船员做到商船船长,接到担任“蓝海201”船长的通知时,他立刻答应了。
黄海水产研究所“蓝海101”的驻厂监造代表是该所资产条件处副处长张志强。他在“北斗”号上工作了24年,从水手干到船长。“我们的工作虽然单调,但却是保证船舶建造质量的关键。”这是他最深的体会。黄海水产研究所禹昊是负责现场具体监造工作的。“船舶刚建造时,我们驻厂监造人员一个月轮流回家一次。但随着下水临近,两个多月都没顾上回家。”禹昊和同事们既要克服异地监造的困难,还要与极端天气作斗争。
2016年12月,原农业部发布《全国农业执法监管能力建设规划(2016—2020年)》,提出统筹建造渔业资源调查船。2017年以来,专业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一批现代化的海洋和内陆渔业资源调查船相继交付。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蓝海101”船和“蓝海201”船成功在上海下水,与“北斗”号及2010年建成交付的南海区渔业资源与环境科学调查船“南锋”号共同成为全国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三大海区均有了1000吨级以上的专业海洋渔业调查船,我国对深海大洋的科研探索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马爱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