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9|回复: 2

[转贴] 最后的母校留影

发表于 2018-9-19 17:56: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浙江嘉兴石油分公司  张志伟

    前一段日子我的初中同学突然跟我说乌镇中学近期就要拆了,问我是不是一起回去再看母校一眼,我听到后愣了一会,然后跟他说“去,这周末就去!”。

    我初中的母校是乌镇中学,乌镇,自古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古有昭明太子、沈约,今有茅盾、沈泽民,绵延不绝的人文精神,千年积淀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乌镇中学的诞生。乌镇中学自1956年成立以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好学上进、尊师重道的好学生以及爱岗敬业、教导有方的好老师。

    乌镇中学已于2012年就搬入新址,老的学校一直空闲在那,虽然知道它迟早都会被拆掉,但当这一天真的要来临时,还是觉得五味成杂,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对于一所学校、一个怀想青春的学子来说,每一栋校园老建筑的背后就是一个学校的发展史、一部个人的青春史。

    我是2002年进入乌镇中学读书,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三年校园生活。时隔多年再次回到我的母校乌镇中学,老校区的教学楼已经是破败不堪,教室里的课桌椅子也所剩不多,停车棚里早就积满了灰尘,篮球场上已没有了篮球掷地的“砰砰”声,一切已是物是人非,留给我的也只剩回忆了。

    我们试图去寻找自己在这里学习过、生活过的痕迹,一路走来发现了遗忘在楼梯转弯处的老旧木桌子,写着“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绿色文明”的标语,底下的乌镇中学宣,因为褪了色而被重新写了一遍。走在教学楼的走廊里,谁又能想到当时的小树,现在能长这么高呢,竟能为走廊洒下半边阴凉。

    时光流逝,岁月荏苒。老建筑、老校园的拆迁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一所学校,无论其是否著名,也无论其有无悠久历史,无论它是否已经成为挖掘机下的废墟,它都承载着我们的青春记忆。操场上的打闹、桌子上的三八线、严厉的老师、天真的同学、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切的一切,都是每一个乌镇中学人的青春印记。

    只是每每路过乌镇西大街37号,还有多少人记得这里有一个学校,她在这里站了50多年,有无数人的青春,为无数人遮风挡雨,也向社会输送了无数的人才。

    想到这里,我便拿出手机,留下老乌镇中学最后的影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9 20:10:1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10:57:18 | 查看全部

回 1楼(敬业心) 的帖子

感谢孙老师的来访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