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9-20 09:48:09
|
查看全部
飞检、检测结果与舆情的碰撞
鸿茅药酒事件爆发后,主管部门均在第一时间采取了行动及时回应各方关切。
4月17日,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2004年至2017年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共检索到鸿茅药酒不良反应报告137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瘙痒、皮疹、呕吐、腹痛等。
4月至5月间,主管食药监部门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鸿茅国药进行了三次飞行检查。药品飞行检查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针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开展的不预先告知的监督检查,具有突击性、独立性、高效性等。结果均符合规定。
5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回复市民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时表示,鸿茅药酒处方中所用附子(制)、天南星(制)、半夏(制)全部为炮制加工品,不属于毒性中药品种。
第三方机构也对鸿茅药酒的安全性进行了检查。
5月8日至5月10日,有关部门委托山西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对送检的三个批次鸿茅药酒,进行了毒性成分分析并出具鉴定意见,检验结果显示:三个批次的鸿茅药酒均未检出有毒物质。
6月至7月,广州、南京两市药检所也分别抽取流通环节不同批次的鸿茅药酒进行全项检验,结果均符合规定。
主管部门的一次次飞检结果和第三方机构的几番检测结果,或许是因为与部分网友的惯性认识不符合,结果仍然没有纠正一些负面舆情。对此,鲍东奇也表示很无奈。
“面对风波,我们的选择是坚信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也相信相关监管部门会给企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相信舆论随着事实的呈现会尘埃落定,所以我也希望在面对舆论非议时,政府不会姑息任何一个作恶的企业,也不会轻易处罚任何一个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鲍东奇强调。
风波之后的所思所为
此次舆论风波发生后,除了几次公告外,鸿茅国药的表现比较冷静克制,但是给外界的印象却是“无所作为”甚至高傲。
事件发生后,鸿茅国药在做什么?鲍东奇表示,事情发生以后,企业首先是配合国家各级监管部门对企业进行的多次检查,包括整个生产工艺到生产质量管理再到成品等各项指标;其次,企业暂停了生产,并停播全国范围内鸿茅药酒的广告,配合国家对广告宣传的检查;第三,企业开始自查。“鸿茅药酒的销售环节非常长,看是不是整个销售环节中有哪些地方做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事情。”
“另外,我们要稳定员工情绪,因为他们的工资由绩效工资和基本工资构成,停产后,绩效工资受到了影响。”鲍东奇补充说,停产期间,他们给员工进行了生产质量管理的培训,以及组织改造工厂设施等。
在此次事件中,鸿茅药酒的营销行为也惹来了非议。其广告被指频繁而夸张,因此被扣上了“神药”的帽子。
鲍东奇认为,外界更多看到的是企业在销售、宣传、广告方面的投入,实际上企业把从市场上赚来的利润又投资到了凉城本地。“我们刚进入鸿茅酒厂的时候,企业已经停产两年半了,只有一栋办公楼和几间破旧的厂房。经过十几年的投入,我们建设了新的仓库、厂房、办公楼,还有新的GMP车间,智能化自动化消防设施等,还把过去的古法制药酒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由于工人多是本地人,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需要经常培训等。这些在广告上是看不到的。”
在采访中,记者明显感觉到,经历过这次舆情风波,鸿茅国药的管理团队更加谨言慎行,担心任何声音会被曲解,有些话该不该说,总是顾前顾后,欲言又止。
舆情风波带给鸿茅国药的教训和思考有很多,但是鲍东奇认为,“最大的一点是我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企业的重点应该放在产品研发、生产质量管理上,因为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李青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