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9|回复: 0

[转帖专区] 着重培养“三型”人才

发表于 2018-9-21 17:50: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兰文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高校为什么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的。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数量上讲,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多年来,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更高水平,特别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严重、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存在脱节的现象,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而生产服务一线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长期处于急需状态的两难境地。可以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没有完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尤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要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要突破同质化发展格局,培养“三型”人才,就要明确办学定位、形成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要调整优化高校的区域布局,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实际出发,统筹高校的区域布局,使其更能与当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衔接。在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上也要调整优化,建立健全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当前的科技和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演进提升当中,相应的,高校在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上,就要瞄准这些领域的发展趋势,及时跟踪、动态调整,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高校要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培养特色人才。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是由市场和产业的需求来定义的,但它直接指向的是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即高校和研究机构。现在的问题是,对特色人才的需求很旺盛,但来自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不能有效满足。这既是供给侧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但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不畅所导致的。这一机制不顺畅,就不能将来自市场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动力有效地传导到高校和研究机构上来。因此,理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打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传导瓶颈,就能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关键还是要看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只有充分调动地方和高校的积极性,才能使得我国高校不但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同时在质量上稳步提升,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风格,真正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源源不断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