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诗讯/个人资讯/诗评
诗人和他的诗意情怀——读《余定基诗词集》
作者:云冰 2018年08月20日 10:46 21 收藏
诗人和他的诗意情怀
——读《余定基诗词集》
1
一个人在自己从事的专业多有建树的同时,拨动心弦吟唱,写诗填词遣兴,频频发力,反复探索,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园地,多年的手稿雅集成册即将付梓。这个人就是诗人余定基。
读完《余定基诗词集》,季节由春入夏,京津大地,植物由发芽吐翠转向蓬勃旺盛的生长。与我阅读这本诗词集的心境相似。
这是一本让人越读越感动和越读越有收获的诗词集。
缘于我和他平时诗歌上的相互交流,使我有幸抢先看到佳作,更早地贴近他的诗意生活、理解他的诗意情怀和追踪他的诗歌远方。
他是我赣州市四中的高中同学,同届不同班,这届8个班,他在1班,我在6班,彼此不熟悉。第一次听到他名字,是在年级学生大会上。老师说1班有个余定基同学成绩很优秀,有一套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要向他学习。从此他的名字深深地留在我脑海里。当时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属于老师无法教书,学生无书可读的年代。后来,才知道学校文艺宣传队那个拉小提琴、拉二胡的就是他。再后来,七七年恢复高考,他以高分考取南京大学化学系,成为我们高中同学生中的翘楚。
2
余定基从赣州故乡出发,南京读大学,京城就职,以及游历华夏九州的山川大地,再到欧洲的柏林当外交官,几经辗转,可谓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从这特定的角度读他的诗词集,发现有一种奇妙的“地域版块结构”,绘制出了个人特色的诗词版图。
他以故乡为原点或者说大本营,展开想象的双翅,或高飞,或盘旋,或蓦然回首,虽为他乡客,终究以故乡的情怀容纳千山万水的诗情画意。“地域环境”影响诗词写作,不刻意而为也会不经意地打上“一方水土”的标记。标记的内核就是当地的人文环境。环境似强大的磁场,左右着写作的指向。
我试从诗人余定基在赣州、南京所写的(或取材于这两地的)诗词来说明这点。
赣州是他深情咏唱的故乡。诗词集中有相当数量的诗词与这隽永秀丽、文脉昌盛的江南古城有关。“人行赣州浮桥上, 重思往事动情。回乡双鬓已无青。不知桥面上,能否遇亲朋。章贡齐汇龟角尾,使君犹念虔城。只愁旧巷被推平。昔时生长地,仅见照片横。”这首《临江仙•重返赣州》将浮桥上的所行所见、所忆所思,融于似水像雾的乡愁,创造出灵感通透的审美意象。词所指的旧巷,就是诗人余定基居住过的柴巷,赣州古城七十二条巷之一,临近贡水,一度的商贾重地、繁华所在。他在这里一住二十几年,直到读大学离开。贡水上的建春门古浮桥始建于宋代乾道年间,已有800多年历史,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景观,至今还在使用。章贡两河汇聚的龟角尾位于历史名胜八境台下,节点就是赣江源头,赣州府就是千里赣江第一城。——这一切蕴涵的历史地理文化在词中若隐若现,联系我已读过的他的其它诗词,也就不难发觉他在这文化氛围中所受到的滋润与熏陶。本乡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他生命特殊意义的材质而存在。
余定基诗词在写作的具体的意象上,对家乡的河流情有独钟,特别在意与河流有关的人事、物事。如河边的城墙,河上的浮桥,桥上的行人,鱼市鱼干等等从他的诗词里延伸出浓郁的诗意和个性化的独特感悟。仿佛贡江、章江与赣江是他笔端奔涌不尽的泉流。他写的喜与愁,甚至写浮桥上的依依惜别,也是以浅咏低唱的方式,引导着内心的精神家园向故乡靠拢。《夜游宫•赣州》“桥外船开早,故乡旧情知多少?说与船公未知道。赣州情,对谁说,几人晓?” 这几句有柳永“故人何在,烟水茫茫”的清虚迷离。又具苏轼“觉来幽梦无人说”的无限感慨。每一滴水都闪烁时光的碎片,但,时过景迁,船公不是昨日的船公,江河久违,命运久违,能把乡愁满腹的归者揽进亲情的港湾吗?诗人爱这河流,也希望被爱。爱是深沉的,也是温暖明媚的。再如《鹧鸪天•忆当年》“来时渡口霞光照,洗罢河边月上楼”的婉转流丽。《浣溪沙•赣江》“水天阔处见山乡。风帆舞动碧波长”的悠远畅快。《七律•赣州夏行》“峰山庙北五亭西,水面千帆彩雾低。两岸鹧鸪争柳树,双江水鸟捕鱼鲵。红花斗艳迷人眼,绿草成茵乐马蹄。最爱浮桥行百步,城墙脚下细沙堤”的珠圆玉润、诗文锦绣。读这些诗词,感觉满江河涨落诗的语言,凡是河水淌过的地方就有诗词歌赋,镌刻着生命之爱的真挚情感。
南京,虎踞龙盘之地。南京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英才俊杰辈出。余定基的诗词版图里,如果故乡是永恒的原点或大本营,南京就是展翅高飞的机场或远洋航行的大港。读有关南京的诗词可以读到他在这里的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昂扬奔放的青春激情。《水调歌头•重聚南京》,是志存高远、励志向前的好词。词中化学专业毕业的余定基仿佛用化学反应产生的火焰,照亮了往事,照亮了那个时代那辈人的毅力和骄傲。“中山陵气派,四围雪松藏。登高望远紫金,同学聚欢忙。回想金陵往事,才子云集南大,争坐大课堂。地下做高聚,实验洗杯长。忆同学,叙旧事,叹时光。当年化学才俊,一位已凋亡。学术生涯长远,全靠知识积累,勤奋创科章。莫忘科学梦,奋斗满清觞。”不管时光远去了多远,他对科学的热爱,始终不变,依然保持着南大学子的赤诚。词的意境,具有精英气质,是在更高的台阶,遥望天空,展望前景。如此,也拓展出了诗词创作的另一个维度:以其人生信仰、价值取向为基石,承载着建功立业与坚韧进取的品质,心灵的情感有更深、更广的意义。品读《眼儿媚•南京》“南京曾现首都华,六代帝王家。金陵宝殿,朝鸣箫管,夜响钟琶。” 《七绝• 南京大学赏雪》“瑞雪飘飞落万家,金陵一夜换银花。几枝梅朵迎风笑,三万精英乐早霞。”这两首不仅词语选择上有南京的地理元素,而且具有内在的“金陵”气派。说直接一点,就是当初的意气风发与千年古都的底蕴相吻合、相碰撞,激起的韵律至今还在旋转穿越,昂扬向上的情神与诗词写作始终同行。
需要再次说明的,与这两地有关的人文素养、亲情乡愁、英雄情结,不仅是和这两地的写作有关,而且一直影响着余定基的诗词创作,是一种制约力也是一种牵引力,一路所铺展的诗的彩卷与梦的蓝图尽收其中。
3
北京,是诗人余定基长期生活工作和定居的城市。也是他这本诗词集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地。诗词的京韵味儿不少,主要落在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和亲人亲情的写作领域。《蝶恋花•游北海公园》、《五绝•太庙》、《七律• 参观北京石景山法海寺》等,写实的描述、真切的感受让当下与以往相贯通,向读者展示了诗人观景写景有别于他人的不同角度。读者看到的北京不仅是首都大城市的北京,而且是蕴含作者生活体验、人间烟火的北京。
柏林,是他施展抱负、事业生涯很有亮点的地方。也是他挂念于心的地方――他女儿在这里学习工作。透过他的诗词作品,可领略异域风情,感触独特的外交事务,体验跨国的思乡之愁等等,其中穿针引线的却总是千古不废的国爱亲情。《水调歌头•时居京城》“香山赤叶下,园庭菊花黄。登高望远秋意,一年又重阳。回想柏林往事,高首云集使馆,华宴大排场。谈古论兴旺,互贺举杯长。感流年,思旧事,叹凄凉。当年坐德才俊,双位已凋亡。外事生平豪放,自笑今时霜鬓 ,定居在他乡。莫忘功名志,贺岁满清觞。”这首词将京居生活与柏林往事穿插交替展开,仿佛中国画与西洋油画的叠影。读完,深深感到他的诗在沧海桑田之间豪情不减,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性情跃然纸上。《七绝•游德国易北河畔》“日暮云低映拱桥,静拍彩照把城描。德国河畔冬天暖,无数鹅鸥落岸飘。”抑扬顿挫的平仄,流畅和谐的音韵,用中国传统大写意的手法描绘出绝佳的异域风景。可见,诗人余定基接受中国诗词文化的素养很深,扎根于筋骨。从这一点延伸来看,他的诗词版图尽管拓展到了国外,但,还是唐诗宋词的江山。再看《菩萨蛮 • 柏林看雪》“人稀街亮车停路,窗前雪舞穿庭树。房顶闪晶银,街头人见亲。日出催雪散,天色回晴暖。冬季见阳难,柏林多水寒。”虽是对国外飞雪的感悟与凝神及人文情绪的自然流露,读起来却没有过多的陌生感。也如前文所感,这风景,这画面由诗人余定基来描绘就必然成为“中国画、中国风”,这是他深入研习中国古典文化后,在诗词创作中必然留下的痕迹,成为他诗词创作与现代生活对话的基本特征。
4
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余定基注重在细微之处,日常生活中捕捉诗意的灵感,他的诗贴近生活,以小博大,以涓涓溪流汇聚为浩荡的江河,以细小的水花映照太阳的光辉,以身边的感触去推动河流的奔涌。《七绝•平房之情》很能说明这点,“平房小巷喜存京,老幼皆宜串户行。腌菜出坛香味重,不及邻姐送她情。”据注解所叙,诗人在京城一处平房小院里,偶然看见一老太从醋坛中抓出一大把制好的腌菜送给另一位老太。这情景对大部分人说,看过了也就过去了,对诗人余定基来讲却触及到内心的“情感分子”,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小居住在类似的大院,和睦的邻里亲情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美好的回忆源自一种自存的品性。温暖的目光,聚焦到一个动作、一句话上,以诗为纪,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皇城脚下,有许多大主题可写,作者却乐意从生活的“底层”抓到写作的脉络,不泛泛而写的态度和所持有的诗人情怀有关。《五绝 • 赣南纽荷尔脐橙》,也是一首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的作品。诗人先简单几笔写出脐橙的形状与色彩,接着点出是友人所赠送,再到“深情比果甜”,一气呵成,情感饱满。如《七绝•艾米果》,青梅竹马与艾米果相串联,时空跨度大,事情承接妙,读后久久难忘。如《诉衷情•贡江》“帆船江上笛响,堤外见高楼”。“三千江柳,十二鱼干,一座桥头”。熟悉的江景在声响、色彩中渲染,河堤内外,由远即近,落脚到桥头小小的鱼干,具体实在。掸去鱼干上的浮尘,浮现河流底色,由静向动,直扑心灵。当日常生活的微量元素在诗人余定基的诗词中成为眷恋、情感、永恒的爱意时,就转化为了艺术的意象、节奏、音韵和自由洋溢的天人合一的诗词美学。
值得指出的是,诗人细节上的巧妙运用,将熟悉的生活写出了新意,想象有了优良的材质,情景动态化、明朗化,促使语言更为恰当地表达内容,进而内容更具独特性、唯一性。这点,在赣州的诗词版图中表现尤为突出。
5
从抒写亲情、友情的具体内容来看,《余定基诗词集》主要落在家庭亲情、师生友情两大类上。《母亲之伟大》、《父亲》,形式为内容服务,排比式的结构推进,突显强烈的庄重感。加以精炼、哲理的语言,写出了父母在作者心中的崇高地位。《七律•喜迎双孙》的爷孙之乐,《鹊桥仙•母女情》的亲情牵挂,《桂枝香•贵州春游》的夫妻唱随等等,一曲曲家庭幸福的颂歌在一首首诗词里回旋荡漾。
作为余定基的高中同学,对他所写的同学友情方面的诗词有格外的亲近之感。在赣州他有着广泛且深厚的同学情谊、师生情谊。真挚的情感投放其中,既有涟漪微澜,又有悠长的波涌和明月映照的清澈。他的《五绝•同学重逢》“多年难见面,情动泪直流。醉饮香江夜,高歌赣水秋。”一改常用的借景抒情的手法,起句就直叙见面的场景,内在情绪承载的“热泪滚烫”,实在、纯朴,作为同学一员,欣然接受这份久别重逢的友谊。《七律•赣四中同学毕业四十二年聚会》“师生见面满楼香,美酒佳肴劝友尝。三百学生来赣聚,八名师长坐中央。打拳跳舞群英照,朗诵高歌酒满觞。今夜联欢随月亮,何时再见盼思长。”激情奔放,气场强大,内心的愉悦由真实的细节表现出来更为生动亲切,结尾转向婉约,添依依不舍之情,诗的魅力得以推进和升华。
亲情友情的光芒就是诗的光芒,映照着他与精神为伴的诗意行走。如果说他用诗词架起亲情、友情的桥梁,这“桥梁”的枢纽作用保证了他“诗词版图”的行吟畅通无阻,可穿越古今,也可穿越大江南北、大洋彼岸。这“桥梁”又宛如彩虹,联系晴天雨天的不同区域,只要有彩虹,读者尽管在不同的区域也能感受同样的色彩。
读余定基的诗词,也让我体会到古人说的“情缘物动,物感情迁”的微妙——现实的友情亲情与诗词构筑的精神家园相互融洽、相互迁移。他诗词所呈现的爱在苍穹内外、心灵深处,弥漫开来也就无所不在,读过之后,的确感到他诗词的言词音韵中随时都有温暖的力量在造就强大的气场。
6
“谁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咏诗”。这是北宋大文豪苏轼途经赣州登八境台写下的诗句。有解释说空山,即赣州城外著名的峰山,木客,即为赣州的客家人(我取其解)。写诗评,也相似木客解诗,客观地阐述与主现愿望存在较大距离。其实,对诗人余定基的诗词创作还可以谈很多方面,诸如意境入诗、古诗新写、遣词炼句等等,也可以另起炉灶,结构重组再写一篇诗评,但,始终觉得从目前所读到的诗词来看,“诗人情怀”是他写作的驱动力,也是促使诗词本是具有生命力的基础。抓住“诗人情怀”来评读对我来讲就是找对了方向。
诗评是一项理解、再理解、以至相互理解的过程。这过程就是在阅读中不断地调整角度去接受、去发现、去阐释。我是朝着这方面努力的。“诗无达诂”,虽是诗界老话,其意义却没有过时。
我了解的诗人余定基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写作潜力正不断地呈现为现实的写作力,新的创作,意境必然更加优美,语言必然更加艺术化更具张力,又一个创作的优质高峰值得期待。
很荣幸,我能为同学诗人写出这篇诗评,以此为写作的相互切磋共勉,为共同的诗歌远方壮行。
2018年5月12日于天津市南开区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