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诗讯/个人资讯/诗评
赏析沙玛中华的《农民工》
作者:燕语千千 2018年08月24日 08:55 18 收藏
《农民工》
文/沙玛中华
摁下不舍与眷恋
再次把家扛在肩上
汽笛声离别站台的那一刻
空气中仅留下一身汗味
在车厢连接处过道上
装着希望的行装被推来搡去
谦卑地忍受着排斥
人群中,一个疯子在写诗
一把断弦幽幽的颤动着
只是已弹不成调
一些思想在拥挤的过道中
静静的痛楚着
车内车外 诗稿以及琴弦
一并失语
安月燕赏析:
此篇作品是一首短诗,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运用这寥寥数语来描写农民工的呢?我们看到的是:
摁下不舍与眷恋
再次把家扛在肩上
汽笛声离别站台的那一刻
空气中仅留下一身汗味
第一节就这样完成了“摁下不舍与眷恋/再次把家扛在肩上”这是一种怎样的艰难呀,舍弃的是亲情与温暖的家人、爱人……带着多少不舍与眷恋的奔向门外呀,听那汽笛声中的离别,闻一闻留下些许汗味,也许这汗味就是一个打工人留在家乡的最后的痕迹吧。这一节没有过多的渲染情爱与缠绵,但是那不舍、那眷恋又是何等的珍贵。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第二节:
在车厢连接处过道上
装着希望的行装被推来搡去
谦卑地忍受着排斥
人群中,一个疯子在写诗
此节“在车厢连接处过道上/装着希望的行装被推来搡去”带着一种无奈、无助、无力的被外界排挤的落寞与沧桑。但是“谦卑地忍受着排斥人群中,一个疯子在写诗”在外的人也是需要精神的补充的所以只能忍受着这一切的外力的推搡,尽自己的力量去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安慰。车厢的过道是一般人不会注意的地方,所以看到的人也不会多。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心底的临摹,无助、无奈、不起眼的地方一群不起眼的人。弱小到没人注意或不被人注意。但是此时,在这个地方却有一个热爱诗歌的农民工在做着和自己身份毫不相干的事,他在干什么呢?他在写诗。
第三节也是几笔勾勒:
一把断弦幽幽的颤动着
只是已弹不成调
一些思想在拥挤的过道中
静静的痛楚着
此节给我们的是一个心中带着疼痛的农民工诗人的形象,“断弦、颤动、弹不成调、过道中、痛楚着……”多么心酸的一幕呀,也许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农民工在路上奔忙的形象。无助与无力,但是却仍然要面对,此刻也只能在疼痛中挣扎。
是个最后一节,只有简短的两行文字:
车内车外诗稿以及琴弦
一并失语
“车内车外诗稿以及琴弦/一并失语”诗人为什么会在最后做如此描写呢?个人认为也许这就是作者要呼唤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吧。“车内车外、诗稿、琴弦、一并失语”一种怎样的处境才能让如此的世界一并失语呢?也许这正是诗人要体现的一种内心的疼痛的感觉吧,一个农民工,在外奔波,毫不起眼的角色,根本不被人注意,还要经历欠薪、讨债……漂泊不定的生活,缺失情感和温暖的内心完全处于一个不安定的状态之中,因此一个写诗的人,一个写诗的农民工,也只能如此来表达自己对自己身处的这个环境的关爱与同情了。
整体来讲这首小诗把一个外出的农民工的形象很生活化的描绘了出来,语言通俗易懂,朴素,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带着农民工的心酸与爱及一份不能推卸的责任。带有温度和热度,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生活的句子,也是一种对生活的解读文字。
我看诗歌,一般不太注重文法的运用,我看的是内容的重量,此篇让我感觉很沉重。一首语句精炼,分量、劲道十足的文字,带有对弱势群体的观察,很接地气,但愿这个群体在以后能被更多应该关注的人关注。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