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6|回复: 2

赏析王克金的《夜晚之诗》(组诗5首)

发表于 2018-10-5 18:54: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诗讯/个人资讯/诗评
赏析王克金的《夜晚之诗》(组诗5首)
作者:燕语千千   2018年08月27日 10:09      23    收藏
《夜晚之诗》(组诗5首)

文/王克金

1·我们到来之后

前提是:老克居住在光中
而光却照不亮他
老克总觉得
无形中更应该有一把锤子

这时,一块石头
从地下敲打
它说:“我们
已陷身同样的黑暗”

“如此看来
我们来到就只能活化为石头
甚至,你和我一样
被黑暗所包围”

“另外的情形是
我们隐身在黑暗的内部
并不停地
敲打着内部的石头”

2·我知道他

在黑暗中,我所关注的老克
在移动
他依靠了自我仅有的
一点儿光亮

而在此之前,有人说
黑暗是个虚无
——我看也不尽然

老克和我,我们是两个
但我知道他
凭借的一点儿光亮
却像一支锥子

这并不需要领悟:黑暗里的
这个点
我看可以依附……

老克说:在黑暗中移动的人
不在黑暗里

3·你我的相似性

暗中疾驰之后,你就隐喻了我
你一会儿拐弯儿
一会儿直行

道路,应该为
突然有想法的运动者
而存在

但我们的相似不仅于此
还有一个仓鼠
要亮起我们两个的眼

我们都亮着
是因为
不忍停下久已发动起来的想法

在暗中撞击,七拐八拐
黑暗漏洞百出
它不知道,我们都是莽撞的

或者是,一个幽渊之灵
也想找到
和我们的相似之处

4·黑暗之中

黑暗之中,黑暗,就不再
是一个词了
它就是一个喧腾的存在

黑暗并不迟滞,有人
出行在午夜,有人抢了红灯
进入魔幻的地界

火车突突地前进,它的后面
是比人还细小的蚂蚁
它们刚刚在隧洞里出来

生灵们四处奔走,难得相见
但都急匆匆地打着招呼

好像它们都知道
街头乐队,剧场的马戏团
纠结在一个念头

决堤之处,把找到的皮鼓
一个劲儿地敲

5·不可企及之处

只有我,在确认,这是一群失眠者
它们,在深夜
以灯火的形式闪熠,而又
伫立不动

这几个星期的夜晚
街区漆黑而寒冷,经过这些灯火
老克不由得感到了
不可企及之梦和蜂拥的思想

于是,事物闪熠,我们做梦
两者相同而又相像
梦从来就融入一片光华
以此显现事物的自身

但灯火也有不同之处,夜深之时
黑暗送来一个大海
这时,火光四溢,石头迸溅
但迸溅的已不再是石头

安月燕赏析:
此组作品以五首诗歌来叙述夜晚,由此可见这个夜晚注定是有故事的,那么此中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读者此刻也许会跟着文字的指引,来分析这个夜晚的故事了。

第一首,诗人用“我们到来之后”来命题,那么,我们到来之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此刻,我们看到这样的文字:“老克居住在光中/而光却照不亮他”,所谓“灯下黑”,也许就是如此的境界吧。接下来,诗人用“锤子、石头、敲打、地下”等等词语进行组合。看到这几个词语,不禁让读者联系前几年很风行的“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想到生死的博弈,而最终的敲打到石头的内部,无非是对死亡价值的最终拷问。

第二首,诗人在文字中,开始和黑暗对接生命,诗题为“我知道他”,那么,这个他又会是谁呢?诗人又如何知道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吧。此刻,读者清晰地看到:“在黑暗中,我所关注的老克/在移动”,便从文字中知晓,原来这又是诗人的一次自我内心与外在的审视,审视那个阴影——曾经阳光下的自己,在进行剥离。那么,诗人为何会如此呢?此刻的目的只有一个——剥离出一个真正的纯粹的自我。此刻,又有几个词语在闪现:“依靠、虚无、老克和我、锥子、依附”等等。一个解剖的画面跃然纸上,此刻读者不难看出,诗人在对自己进行解剖。解剖到了最深处,有一种锥心般的刺痛在缓缓流出,也许这正是一个诗人最该具有的勇气,用最尖锐的过程拷问自己的良知的过程吧。最终,文字又以:“老克说:在黑暗中移动的人/不在黑暗里”作结。此刻读者已经很明显的感觉到,诗人已从内心的暗夜成功地把自己剥离了出来,因为他已不再畏惧黑暗。

第三首,“你我的相似性”,诗人还是在进行再次审视,而此刻审视的内容却与以往不同,这次诗人开始审视自己对目标、航向的定位与过程的回忆。“暗中疾驰、拐弯儿、直行、道路、仓鼠、不忍停下、暗中撞击、七拐八拐”,其实这些词语的运用,无非是在诉说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与灵魂深处的追求的艰辛。一路走来,虽说坎坷,但是,还是不忍停下,只因那个航向与目标的确立还未达到。这样的路每个人都在走,看似诗人在诉说自己内心的世界,其实,这样的过程,在被所有的人演绎着。时局,世界、大千世界……只是有些人半路倒下了,让人生的路多了几分遗憾。可是诗人没有停下,只因“一个幽渊之灵/也想找到/和我们的相似之处”,此刻,内心与灵魂的相遇成了诗人唯一的目标。

第四首,“ 黑暗之中”,此首诗歌,诗人用黑暗继续演绎着,只是从个人的内心来到了尘世:“黑暗之中,黑暗,就不再/是一个词了/它就是一个喧腾的存在”。如此的局面,在读者眼前铺列开来,诗人用自己的笔,勾勒出一个黑暗下面的世界:“黑暗、不迟滞、出行、抢了红灯、进入魔幻的地界、四处奔走、街头乐队、马戏团”等等,生活的丑态在暗夜的掩映下开始活跃,此刻读者看到的是一个怎样荒唐与混乱不安的生活状态呀,此诗笔锋犀利,直抵险恶。

第五首,“不可企及之处”,此诗为整组的点睛之笔。此刻的黑暗已经脱离了恐怖与不安,而是阳光般的面向世人,把一切丑态消融了。读者在此刻会有一种放松与愉悦的感觉,也会不自觉地想到一句常言“邪不压正”。此刻文字走入尾声,而读者看到的,却是一个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希望,在萌芽中成长。

此文整篇运用黑暗元素,把生活、生命进行分析判断与解剖。在诗人的笔墨中,由内及外,由个人及社会的进行探讨,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而结尾的点睛,更是让文字阳光了起来。生活、现实、人心,无论暗夜是多么的漫长,但是阳光始终是存在的。此刻会让人有种心底充满阳光,哪里会有黑暗存在的感觉。而此刻的黑暗,也只不过是一个更大的舞台而已,它会让世人更加懂得阳光的美好。文字饱含寓意与希望,是诗人对自己人格、欲望、理想、追求进行的深度挖掘、检查与重塑的过程,也是对人生进行探讨与追寻。呼唤的声音,呼唤人格、品质与良知的内外兼修的重要性。此篇文字在今天现实又虚荣的世界里,发出了坚毅、正直、积极向上的声音。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8 17:00:49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22:49:33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联西老师光临指导本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