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诗讯/个人资讯/诗评
简评施施然《蓝色清真寺》
作者:顺其自然 2018年09月05日 13:32 44 收藏
本期简评诗歌
蓝色清真寺
作者:施施然
有人咽下最后一口气
在距离我4.5米的餐椅上
他死了。僵直的身体
和蜡白的脸
撞击每一个目睹的人
此刻他的痛苦变成我们的
怀揣惊惧和不安的人
走进蓝色清真寺
为何真主存在的地方
撒旦也同在?
我写作。自我救赎
也释放内心的罪
简评施施然《蓝色清真寺》
张福猛
之所以这首诗能引起某些人的点评和讥讽,我想有以下几个因素在里面,第一个就是施施然是近些年得到关注和赞赏比较多的女诗人之一;第二个是一个洒脱飘逸又美丽动人的女子;第三个鉴于诗中真主和撒旦的争论,包括对于诗人是不是真的去过蓝色清真寺而持怀疑态度,基于以上几点,这首诗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和不友好的评语。
我和施施然素未谋面,没有过多的交际和了解,仅以这首诗歌作为背景,进行剖析和解读,如有言语不到之处还请读者们多多包涵。
一、根据施施然在微信里的说明:
“这首诗,我写的是2017年11月在伊斯坦布尔的亲身经历,当时亲眼目睹一位同行的中国人,在餐馆里突然死亡,心绪震惊低落,刚好餐后是去蓝色清真寺和圣索非亚大教堂,因此将所思所想联系个人经历写成诗;再写《蓝色清真寺》之前,我曾查过一些资料:《古兰经》中对真主的描述是伊斯兰经典《古兰》对宇宙独一存在的最高主宰的 阿拉伯语称呼。音译安拉胡,俗称 安拉 。通用中文的穆斯林称为真主。早期经文翻译以“至仁主”最常见。通用突厥语,波斯语和乌尔都语的穆斯林称为胡达(自有者)。 真主是全世界穆斯林崇拜的唯一主宰,被认为是创造宇宙万物并养育全世界的主。曾派遣众多 先知向人类传达真理,并主持复生日对灵魂的公平清算……而诗中的“撒旦”,象征人们心中普遍的魔鬼,而诗中的蓝色清真寺则象征作者把写作当作心中的信仰。”施施然还说道:诗歌是感悟,是思想,是客观现实碰撞出来的主观经验,怎么可以简单粗暴地与具体建筑和宗教划等号呢? 对此我表示十分的认同。
二、蓝色清真寺虚实共存的写作技巧
鉴于众多人士对这首诗进行了点评和解读,我也从我的角度进行简单的评论,希望大家一起研究诗歌背后的故事和内容:对于该诗以《蓝色清真寺》为题,我想更多是作者出于对信仰和生命的一种尊重,而不是用诗句来描绘真实的蓝色清真寺,更没有必要注明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那座蓝色清真寺,因为这是一种内心思想境界的体现和升华,一种内在情绪的迸发,更是诗歌的一种描写手法和技巧,以此来体现蓝色清真寺之外的内容;另外一种解读之所以用蓝色清真寺而不是其他的清真寺,我想作者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在十大著名的清真寺中,能够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的就有蓝色清真寺,仅仅它蓝色和白色的基调,以及特殊的建筑设计、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足以让人铭记于心;其二蓝色清真寺运用于诗句中更具有艺术性,符合诗歌美学的要求,作者之所以选择蓝色清真寺,主要体现的不光是清真寺本身,而是对生命轮回的缅怀和纪念,还有就是蓝色,蓝色体现出的内在的表述为:纯洁,高贵,比如让人记住的蓝色生死恋,蓝色多瑙河等等,想必作者也有此意选择以蓝色清真寺为题,更多表达的是一种信仰,而不是建筑名字的本身。
泛指也好,确指也罢,最终目的是为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服务的,如果它达到了服务的目的,我想它就是成功的;我更欣赏一位诗人对于施施然这首诗歌的评价:死亡和清真寺,撒旦与真主,救赎与释放内心的罪······明明白白,条理分明,层层升华,本人也认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的诗歌作品。
三、施施然对诗歌的认知
诗歌是诗人内心真实的反映,或许我们体会不出诗人真正内心的想法和境界,但可以试着去沟通,听听诗人是怎么想的?或许更能接近诗人心中的那首《蓝色清真寺》
注解:文中第一、第三为施施然对蓝色清真寺的解读和阐述
本期诗歌作者嘉宾简介:施施然,本名袁诗萍,诗人,画家,主编《中国女诗人诗选》,中国作协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河北省女画家学会副秘书长。作品发表于《诗刊》、《人民文学》、《山花》、《钟山》、《文艺报》等海内外报刊选本,出版诗画集《走在民国的街道上》(台湾)、诗集《青衣记》、《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杮子树》等,曾获河北省委文艺振兴奖、《现代青年》杂志最受欢迎十大青年诗奖、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等,部分诗作曾被翻译为英语、瑞典语、韩语、罗马尼亚语、哈萨克等语言传播,国画作品多次入选国际国内画展并被收藏。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