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回复: 2

慧明山水间——读江苏作家徐慧近期诗作

发表于 2018-10-5 21:42: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诗讯/个人资讯/诗评
慧明山水间——读江苏作家徐慧近期诗作
作者:徐慧哥081   2018年09月07日 10:15      14    收藏
慧明山水间——读江苏作家徐慧近期诗作

○山丹丹

一个人的修养如同一片山水,在时间的笔墨下便能清风徐来,文香生动。与一首好诗产生的共鸣,无非是触动了我们内心的真情,即便不一定能完全记住,但好的体会一定是茫茫路上不一样的风景。在徐慧的诗作中,情在真善美之间,爱在家国梦之中,灵魂在自由的追求探索里。读他的诗,如读一朵层层展开的莲,万分的虔诚是为了送给读者他内心供养的莲芯,这一味甘苦自知的莲芯,真是医治人间心火的良药。
情是不一样的水。都说徐慧是真正的“情诗王子”。对一个人的美誉往往固定一个人的形象。如果仔细品味他的诗,便会发现徐慧特别善于用“情”的笔调和对一个“爱人”最坦诚的语气去表达他心中的爱。而这些爱囊括了太多的灵魂悸动,不单单是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在熠熠生辉,而其中更多的感情是在渴望理解和倾听!诚然,诗歌是徐慧收获的最大的一份爱情!在《你复活了我的灵魂》中他写道:“我的诗和你的声音,仿佛/金风玉露相逢,契合得那么圆满/韵味,掩盖了伤痕。生活强加的疼/无端地好了起来。雨打芭蕉/敲响了思念。被灰尘覆盖的芽,活了。”从对诗歌的爱到语言的深情流淌,这中间既有柔情似水,也有痛苦决绝,但更多的是稳健的笔力在爱的世界孜孜以求。这样的作品是自由的文字和自然感情完好的配合。读徐慧的诗得慢!就像急流中的船行至平静开阔处,便不由得放慢了桨。这满眼清流,也曾纵横跌宕,历经高山峡谷,山水至诚而美,全在作者的修为!
爱情的真性之水。爱情与生活有多大的关联?不能说一切真实存在的事物才与我们有密切的关系,一切无形的理想之爱也在极大的时间与空间中左右着我们的灵魂。非常欣赏在徐慧诗作中那首《永远都是瞬间出现又消失》。把爱情的真理说得再明白不过。瞬间也许是永远,消失也许并非离开。爱情和我们的距离正是瞬间的短暂。“水哗哗地流着。流不到海边/我从来不喜欢昙花。而我的命里/都是昙花,我爱的,总是瞬间灿烂又枯萎。”他对爱情的比喻特别独特,语言聪慧而灵性,在这些爱情诗里,既有理性的哲学思考,也有浪漫的哀伤:“没有路可以通达。通达了/瞬间又阻断。我走不近想去的地方/即便选择独行,还是离爱越来越远。(同上)”爱情的无限期盼就在于渴望心灵的理解,就像一朵花在风中渴望另一朵花的一同绽放,中间得承受许多偶然和必然性。不论退守与独行都是一种对理想无言的追求。这爱并非遥不可及,极有可能盘踞心间,直至陪我们终老。因理想之爱宽容了一切现实中的苦难与困惑,引领我们走向心的自由,爱情才那么美丽动人。“让我爱的/还原成灵魂里的一根针,疼痛错过(同上)”、“你复活了我的灵魂。让我起伏不定的人生/有暖可依。(《你复活了我的灵魂》)”在患难沉浮的内心,爱情就是一根定海神针。这根谁也拿不动的神针却在我们的内心十拿九稳,它的神力在于对灵魂起伏动荡的镇定。唯爱,不能说的痛苦原因在于我们求得了真经,能渡生活,却未必能渡自己。
自我实现价值的心愿之情。“我不是啄木鸟。我最多只是妳庙宇的边上/一只无关紧要的钉子/再使劲,也无关妳的巍峨,或塌陷/逃无可逃,因为还有爱没有用完。”这首《我已经不再计较妳的亏欠》之中的“妳”实则是种自我实现的爱愿。我想没有一条爱愿的路不是铺满泥泞和伤痕的。即使身在一个强大的家国,在生活的清宁与安稳中,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一个人的价值已从来路之初带有了他不可抗拒的使命。其中对生活的热爱不仅在寻求自己的幸福,也在于有助于实现他人的爱愿。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在诗人心间跋涉,恰如不得不正视雾霭烟雨的来袭,水愿澄澈,无奈泥沙俱下,以至心魂受挫。但在徐慧铿锵的笔调下,他仍以一根钉子锐利的精神去修整那破败的心庙。倔强里有无限的大爱:“遥远的白桦林,火红的木棉树,都有/我的热爱。依赖,在清宁回归之后/有水流出。落日下,你看,别有洞天。(同上 )”能在一个人的诗中读到胸襟和气势,是个人感情的另一种升华。在《我闭上眼睛唱末日的颂歌》和《正气,从来都没有消散》诗中同样也体现了这种对家国深沉的爱:“天将黑未黑。我在想,只要你来/天依然可以当被,地依然可以当床/我不嫌你丑,你也不要嫌我苍老/只要还能和你在一起,我仍然会/闭上眼睛唱末日的颂歌。悦你的耳。(《我闭上眼睛唱末日的颂歌》)”一种家国的责任感,使我们如滴水与大海的至关重要。“正气从来就没有消散/它只是蛰伏着,像隐藏在冬雪下面的草/一缕春风就足够唤醒。不仅民间/甚至普度众生的佛,也会拍案而起。(《正气,从来都没有消散》)”什么时候这样的感情在我们的文字世界中隐忍不发,什么时候也将看到一种大爱源泉的枯竭。我想每一个在黑夜中忍受孤独拿起笔的作者,都是心中有爱的人。文字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使个人的命运始终与家国相连。尽管诗在生活之上,却仍可拿起真善美之笔,就像甘霖相逢于沙漠,都是生命的意义。
    心灵的跋山涉水。世间的奇山异水无一不独特艰险。有时煞费苦心的转山转水去寻路,并非直奔目的地,恰恰是为了走入迷途。一切虚无的思索可能才是所有意义的入口。每当夜网拉近,那些虚无的飞鸟正在夜的茫然中翻山越岭,如同一朵朵昙花在幻灭中回归。在《我还是选择收回一切虚无》这首诗中,一个跋涉者在心路上迂回:“这座庙宇已旧,我也不再年轻/能渴望的地方,站满了苦等的人/独木桥上,我无声莅临又无声折回/一根针,扎疼无数个夜晚/我刚刚从没有出口的门里走出,并不想以退为进。”庙宇虽然远设山林,但奔向庙宇的众生无不带着爱的心愿接二连三。在徐慧的诗中出现过多次的“暗疾与庙宇”,两者最大的关联在于:人性的修为是为了迎接俗难的缝补,一如世间破庙的修葺是为了庇护众生的心愿。这心愿其实还是马不停蹄的爱愿:“至于鲜花的牵引,我还是会用感恩对待/半生奉献的光芒,早已照亮来路,足够无悔/失之桑榆得之东隅。我还是选择收回一切虚无/在通往黄昏的路上,品着金骏眉/看看我的诗,能否摆出宝刀未老的姿势)。(同上”人生的存在是卑微的,我想虚无是对迷途的一种注解。因时间流逝就荒芜了理想的灵魂是虚无,因争相拥挤的渡口就搁浅的船只是虚无,因爱愿的寂灭就丧失了祈祷的心灵是虚无。虚无需要回归!一如人生永远的跋涉是为找到自己的山水。虚无的好处在于:当你看见此路不通必另辟蹊径,寻找光明的路口,不使灵魂走入死寂。这在好多诗中,我们都对自己坦诚得不够,对于内核的剥离都点到为止,这才是为什么创作中虚无的惶恐!
徐慧的诗作穿越了时间的虚无,不落于俗世法规的藩篱,一个人沉寂十三年有多少倾泻全在这片慧明的山水中,只需静静阅读就明白:诗性的真善美穿越了虚无,通向了爱的理想国。

(作者简介:山丹丹,四川甘孜州人。职业:临床检验。追求自然,崇尚简单的诗。)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8 06:56:34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23:02:03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联西老师光临指导本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