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回复: 2

为伊消得人憔悴——记90文秘班徐慧同学及其文学创作

发表于 2018-10-5 21:45: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诗讯/个人资讯/诗评
为伊消得人憔悴——记90文秘班徐慧同学及其文学创作
作者:徐慧哥081   2018年09月07日 10:12      15    收藏
为伊消得人憔悴——记90文秘班徐慧同学及其文学创作

○张绍志

近期,我校校团委副书记、学生会学习部长、鹏程文学社社长、《彭大团讯》主编、《彭城大学报》学生记者和编辑、90级文秘班徐慧同学在文学创作园地收获颇丰。先后被徐州信息报社聘为特约记者、被徐州日报社、徐州市广播电台聘为通讯员,又成为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也是徐州市作家协会唯一在大学生中发展的一名会员。他的散文诗《你的声音》被收入刚刚出版发行的《中国当代青年超短文学精粹》一书,他的散文《面对稻子》刚刚获得江苏省高校校报好作品三等奖,又接着收到《青年文学家》杂志将要采用的通知;他的《亦有雨至(组诗四首)》被收入王燕生主编的《指甲的情诗》一书。
当我采访他的时候,他还掩饰不住兴奋。他的确有理由兴奋。
徐慧同学从中学时代就喜欢文学创作,他的作文经常成为范文,当时的语文老师就说他具有文人气质,鼓励他应该发展这个长处,而他当时只是把作文当作作业而已。1986年还在读初三的徐慧偷偷参加了《青年月刊》写作讲习所,并接连发表了2篇习作,成为首届《青年月刊》写作讲习所的优秀学员;1987年国庆节,刚刚读高中的徐慧在沛县教育局和沛县县团委联合举办的“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中,他匆匆写成的参赛作品《祖国妈妈,让世界更加尊重您》竟然获得一等奖;1988年在徐州市青少年宫举办的“我与绿色”征文比赛中,他的参赛作品《家乡的冬》据说跑题了还获了个三等奖。进入大学后,他更是如鱼得水,徐州日报、淮海文化报接连发表了许多他的诗歌、散文诗、散文,这些对徐慧的震动很大,也让他暗暗下决心要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
徐慧在文学创作上仿佛有天赋。他不仅写诗、写散文、写文学评论,还写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似乎什么题材的文章到他这里都特别得心应手,甚至他看到的一棵树一棵草都能进入他的文字里。
他对文学的追求可以算得上执着。在学校,他爱郊游,爱交际,爱参加各种同学联谊会,这点和其他同学没有任何两样,但是他似乎更爱创作,更爱在这条路上义无返顾地奔波。当别的同学都在花前月下流连忘返时,他却经常把自己关在校报编辑部里奋笔疾书。
我曾问他何以如此。他说他爱生活在他周围的人们,感激人们给他的真诚帮助,他希望他的诗能给埋藏在他心底的人以希望以安慰。
他爱诗。爱她的粗犷雄浑、深沉涵蕴,爱她的清新素雅、缠绵悱恻。。。。。。他爱,他才写。我读过他写的许多诗,如酒、如歌、如青橄榄、如五味果。。。。。。可是,他却说,他的诗是一颗逍遥树,可以独自沉默地站立,也可以融入森林,但他那潇洒站立的姿势将永远保持。
他常爱眨巴眼睛,偏说那是在思考。独自一人躺在沙发上,抽一支烟或者品一杯茶,柔和的灯光便是他浓醇的酒,看着烟圈袅袅升起——他似乎又在酝酿他的灵感了。
我问他今后的打算,他说人生小站不会有尽头,生活必须有所追求,即使有的时候会有莽撞,但是也更要有追求的魄力和韧劲,追求毕竟是追求。他现在已经在全国5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70余篇,其实这仅仅只是他文学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驿站,仅仅是一个开端。今后,他将把文学创作当作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能够给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们以安慰、以希望、以鼓励、以追求作为他创作的目的。
我衷心的祝愿他今后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献给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此文作者是当时92级文秘班学生,1992年4月3日发表于《彭城大学报》,2015年1月13日整理于金陵)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8 07:19:20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23:00:35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联西老师光临指导本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