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3|回复: 2

解读诗人石溪梅之《九月》兼品读顾城之《一代人》

发表于 2018-10-5 22:07: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诗讯/个人资讯/诗评
解读诗人石溪梅之《九月》兼品读顾城之《一代人》
作者:巴蜀山人   2018年09月30日 13:13      11    收藏
《九月》

          原诗作者:石溪梅

九月是一个温厚的名字
阳光撒金 原野到处绚烂
枝头流光溢彩 庄稼在地里成熟
母亲赤脚 踩着松软厚实的土壤
阔大的衣襟 装满了各色的果子

粗壮的汉子在地头走过
囊中装着酒 口里唱着歌
他巡视着辽阔的原野
这是他的家园 他在里面种下岁月
秋天 他来挑选明年三月的种子

蓝天上看不透的蓝
白云舒展弥漫 又聚拢轻卷
桂花开过了 桂子落在明月的光里
菊花正盛 菊花酿正淳
西风潇潇洒洒地吹
秋的盛宴 众神俯视
满眼慈悲

九月是一个宽厚的长者
万物皆秀 百稼结实
老祖母又煮了一锅杂米粥
巨大的铁锅 秸秆的火焰熊熊向上
鸡鸭们晃悠着肥硕的身子
整个院落热气腾腾

姑娘们眼晴更亮了 笑声像银铃
月亮又挂上了柳梢头
唢呐擦得贼亮 吹得贼响
冬麦青青 柳枝细细
百鸟朝凤 几分期待 几分欣喜

——————————

        巴蜀山人简评(解读):
      
       诗歌作者石溪梅的这首《九月》,意图明显,就是要以众多的物象组合出九月秋季十分丰厚的丰收图!
       请看,短短28行诗歌,作者用词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用意之高远、广阔、深厚令人遐想:
       一是上至太空月亮;二是高高在上用满眼慈悲俯视(地球人间)的“众神”;三是中至高空中蓝天上看不透的蓝和看得见的白云;四是中低至云层下的嬉闹飞鸟;五是再低至树梢上空的“西风潇潇洒洒地吹”;六是把目光慢慢收回,回到树木、花草、动物和人类居住的到处绚烂”的“辽阔的原野”;七是再来描绘感觉阳光照射下的温厚的九月土壤长出来的“青青冬麦”;八是诗歌各段落穿插以母亲、祖母、长者、姑娘,并最终鸡鸭们、百鸟、乃至凤凰出场,以银铃般的笑声亮亮的眼睛、贼亮贼响的唢呐、热气腾腾的院落、熊熊火焰烘托《九月》丰收之喜庆,诗歌结尾“几分期待\几分欣喜”,拟给读者留下来年的希望......
       记得著名诗人顾城作于1979年4月,尔后1980年发表于《星星》第3期的《一代人》里的两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诗只有两句! 其实远远不止写的一代人(上至解放前出生,下到60年代出生的人都深深记得文革十年)!!我山人说顾城此诗为短诗之王,有何不可!?——此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平淡的现象:黑夜、眼睛、光明,看似诗句悖论,实则内在逻辑严密,内蕴十分丰厚——涵盖了一代人各自十分复杂的人生经历,且给1966年——1976年此间的岁月,以立体式的深广之“留白” ......
       写到这,我想说,《九月》主题诗歌作者石溪梅同志(因此首诗歌是编辑部分配给我的诗评任务,时间紧,也无法联系作者,只能就诗论诗,更不知作者为男女长幼,权且如此称呼),我们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既要豪情勃发,更需节制冲动,多加思考,再美的词汇,在实际运用中,都是为整首作品服务的,为作者的真情实感服务的,是需要恰如其分去节制的。
       最后,我王婆卖瓜,摘录原载1992年2月20日《老山报》战地文艺副刊发表的《诗的絮语 》第五节,共勉。
       —— 先让感情的枝丫任意狂长,然后用智慧的剪刀精心修剪。这就是写诗的过程……写诗是一件认真的事,犹如做人是一件认真的事。耕耘艰难,播种辛劳,浇灌需用血汗,而摘取果实需要长满老茧的手。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7 12:34:41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22:12:46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联西老师光临指导本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