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如果说在上世纪国际竞争主要是军事竞争、制造业竞争、贸易竞争、市场竞争、资本竞争,那么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将更加集中在人才的竞争和高新技术的竞争。”著名社会学者、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研究员分析指出,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制定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并提出“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才并非少数精英之才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改革开放30多年中,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但这种比较优势还主要是建立在低成本上,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知识技术作用的日益增强以及我国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低成本劳动力比较优势将难以持续。李培林认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劳动力的素质,加快建立我国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逐步实现从人口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加快人才发展,就要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安排。”李培林表示,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安排,就是要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
他告诉记者,从这样一个大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上看,人才的事情不是少数人的事情,人才不是指在芸芸众生之上的精英,人才就在我们身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有用之才。
《纲要》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人才并不只是少数精英之才,而是每一个普通劳动者都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和创造成为人才。”李培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