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35|回复: 2

聂作平:金银花的乡愁

发表于 2010-7-9 12:33: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2315017_11n.jpg

??川南的农家小院,惯常种植的不外乎葱绿油亮的蔬菜或桃红杏白的果树。图的是个实惠。我家的后园,自然也不能免俗。一座不规则的大约两百平方米的园子,种了三棵桃树,一架葡萄,以及若干西红柿。不过,比较意外的是,围墙根下,却种了一株金银花。金银花并非川南特产,当初到底是祖母还是母亲决定种金银花的,年代已远,记不清了。种下金银花的第二年春天,碧绿的藤蔓便一日胜过一日地往围墙上爬。两个月功夫,就把长长的围墙遮得严严实实,才初夏辰光,便有白色的金银花星星点点地闪烁在绿叶之间。几天后,白花转黄,风起时,就像绿色的波浪之间,有无数黄白相间的小鱼在跳动。

??其时,正值农历五月,端午已过,南方的太阳炙热烤人。每当金银花的花朵由白转黄时,祖母就不顾年事已高,端一根高凳,站在围墙下,细心地把金银花一朵朵摘下来,扔到墙边那只竹条编织的簸箕里。一会儿功夫,簸箕里便满是鲜活欲滴的金银花――从远处看,金银花和金针菇有几分相似,它们都有长长的花蕊,像是几根手指向着天空的方向软软地伸出来。摘金银花的早晨,后园里游走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药的清香。祖母每隔几天就会摘下一大簸箕金银花,每采毕一次,都要盛在一个更大的簸箕里,任由越来越辣的太阳热热地晒。只一天功夫,原本一大堆金银花,就会因晒干了水份而变得只有一小撮。一年四季,全家人的饮料就是金银花泡水。如同茶叶那样,用鲜烧的开水泡在一个大得有些夸张的白瓷壶里。口渴了,抄起瓷壶,张口便饮。金银花泡水,有一股淡淡的涩味,我和兄弟难得动一下瓷壶。祖母就会苦口婆心地劝说,多少喝点吧,喝了清热。

??的确,金银花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清热解毒。夏天和秋天是乡人们全年里最忙碌辛苦的季节:先是收割小麦,继而是薅秧苗,再则是收玉米、高梁和水稻,劳作的过程足足有半年。这半年乃至还要稍长的时间里,金银花一直不会停止开放:祖母前一天刚摘完,次日天明,又有一些花蕾摇动在晨曦中。这样,整个夏天和秋天,除了我家有足够多的金银花可以泡水喝外,全院子其它十来户人家,只要肯张口,都会获得来自我家的免费金银花。对挥汗如雨在田间劳作的农人来说,累了,渴了,有一壶金银花喝几口,也算另一种意义上的惬意和满足吧。

??比较郁闷的是有一年,气候不对,金银花开得少,弥足珍贵。晚秋时节,金银花停止了开放,祖母把余下的金银花小心地包在一只塑料袋里,轻易不肯与人。不想,有一天,县上乡上的一群官人来村里视察,中午在我家搭伙吃饭,人多事杂,不知哪一位识货的官人,竟然把一袋金银花悄悄拿走了。为此,祖母念叨了好些年。

??金银花又名忍冬花,其得名,是因它耐得住严寒。这是一种极好种的植物,不论山地还是平原,不论肥沃还是贫瘠,只要有足够的阳光和雨水,它就生长得花枝招展,所向披靡。所以农谚讲:“涝死庄稼旱死草,冻死石榴晒伤瓜,不会影响金银花”。

??在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种可以入药的元素中,人类最先认识和使用的是植物。中国神话里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就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类如何艰难地探讨各种植物的药用功效。关于金银花的来历,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诸葛亮南征孟获,“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他率领蜀军,挺进到了可怕的瘴气地界,将士纷纷患上了热病。为此,诸葛亮向当地一位老者请教。老者命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叫金花,一个叫银花,上山为蜀军采药。然而,金花和银花一去不返,等到诸葛亮和老者找到她们的药筐时,两人已为野兽吞食,只留下了药筐里的草药。蜀军将士煎服这些草药后,迅速恢复健康。为了纪念两位惨死的姑娘,诸葛亮把这种草药命名为金银花。

??传说显然于证无凭。据比较可信的中医典籍记载,金银花由野生植物驯化为人工栽种,已经有足足两千多年的历史――周游列国的孔老二,他的行囊里除了沉甸甸的竹简,是否还备有金银花,这个不敢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比他晚了三百年的秦始皇,据郭沫若说,这位千古一帝患过肺病,而陕西又是金银花产地之一,估计他不可能没喝过父老相传最能清热解毒的金银花。李时珍在集中国传统医学大成的《本草纲目》中,对金银花的功能明确指出:“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可见,自古以来,金银花就用于清热解毒,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以及风热感冒。有关金银花的解毒功能,宋代文人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讲,崇宁年间,平江府白云寺的几个和尚,从山上采了些野蘑菇煮食。食后,全都上吐下泻。其中有三个和尚及时煎服了金银花,从而平安无事,另外几个则一命呜呼。金银花的解毒功能是否真有如此强大,有待考证。不过,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做过的一个实验,坐实了金银花能显著提高动物对高温环境的耐受力:当对照组的动物因高温死亡50%时,喂饲金银花水的动物在相同环境下仅死亡6%。现代药物学的研究证明,金银花含有木犀草素、肌醇、皂甙、鞣质等成分,对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球菌等,都有较强的抑菌力。有一项调查结果多少有些令人意外:全国的中医方剂中,竟有1∕3会用到金银花,由金银花配伍的中成药,亦多达200余种,像脉络宁、清开灵、银翘解毒丸、银黄口服液、双黄连和清热解毒口服液等家居药品,其主料均为金银花。在前几年的非典和最近的甲流期间,金银花则是各种预防处方中必不可少的一味。

??查资料得知,山东省平邑县和湖南省隆回县都是有名的金银花大县,被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同样盛产金银花的山东费县的县志里记载说,当地人多年来一直把金银花当作茶饮用。“至嘉庆初,商旅贩往他处,辄获厚利。不数年,山角水湄栽植几遍。”平邑、隆回和费县,我皆不曾去过。倒是另一个被命名为金银花原产地的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与开封隔了黄河相望的封丘县。由于地处中原腹地,封丘是历史上许多著名事件的发生地--诸如春秋时期的黄池会盟,楚汉相争时的刘邦遇翟母,五代时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均发生于此。此外,著名诗人高适曾当过封丘县长,因不满“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的风尘小吏窘境而辞官。如今,这里建成了十万亩金银花基地――在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和洼地上,远处是一排高大乔木,乔木下面,金银花的原野一望无际,药香袭人。据当地人介绍,一般的金银花每亩收入三千多元,而封丘金银花能收入六千多元。与金银花相关的深加工除了制药外,还延伸衍生了金银花茶和金银花啤酒。

??大概是吸取惟一一袋金银花被官人拿走的教训,后来,在祖母和母亲的推广下,同院的邻居和两三户亲戚,分别从我家引种了金银花。金银花是极贱也极健的:只需斩断几根花藤埋入土坑,每天浇些水,春天来时,它就会从泥土里探出一棵生机勃勃的苗。邻居和亲戚们种了金银花后,我家的金银花产量太大,积余颇多,渐渐失却用武之地。一家人泡茶喝,无论如何也喝不完可以采摘五个月之久的金银花。望着越积越多的金银花,老祖母若有所失。官人们很久不下乡了,装金银花的塑料袋一个接一个地摞在一起,足有大半人高。母亲曾拿到收购站出售,但邻近的安溪镇和赵化镇的收购站都只收高梁和皮毛,对金银花压根儿就不感兴趣。估计富顺城里的药材公司是要收的,但富顺城太遥远,为了几个小钱跑一趟,不值得。两年后,我家搬到了赵化镇,祖屋连同后园和后园里的桃树、葡萄,当然还有金银花,都悉数卖给了一个姓张的远亲。

??好些年过去了,春节时,回老家为祖父上坟。邻居和亲戚家里,凡是能够走动的青壮年,统统到浙江和广东打工了。透过其中一户亲戚家的围墙,我看到昔日一棵金银花生长得烂漫无比的院角,已经没了金银花的影子,四个人围坐在麻将桌前,搓牌声响成一遍。其间,一个孩子在拖声拖气地哭。而我们已经卖给张姓远亲的祖屋里,有更多的孩子在哭――我应该喊舅舅的一个老者诉苦说,三个儿子都带着他们的老婆去南方了,扔下六个从半岁到十岁的孩子由他和老伴照料。后园里,那株我曾无数次采摘过和凝望过的金银花还在,只不过,它已不像从前那样浓荫匝地――它那显然缺少照料的藤蔓,显示出现在的主人对它完全无动于衷。

??按中医的观点,所谓热和毒,其形成于人体的原因,无非是饮食不当和不良生活习性所致。现代都市无疑就是无穷无尽的热和毒的源泉――烧烤、火锅、洋酒、咖啡;熬夜,加班,患得患失的职场竞争,五色眩目的物质诱惑,其中的任何一种,都足以让人心性浮燥,而浮燥的心性,正是热和毒得以旺盛如春草的沃土。都市里是没有可供新鲜采摘和终日凝望的金银花的――众多金银花制剂代替了风中摇曳生姿的白花和黄花。虽然它们也可以清我肺热,解我脾毒,但我依然固执地想泡一把昨天才从青藤上摘下来的金银花。我知道,这样的金银花,不仅能解我体内纠结如蛛网的毒素,还能解我胸中辽阔似平原的乡愁。(来源:《上层》 作者:聂作平)(来源: 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0 23:00:5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4 22:28:16 | 查看全部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