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大巴山中的红装故事 
10月国庆,再次踏上大巴山这片热土,又能看见为西南油气事业坚守在大山深处的红工装。对采气二厂来说,这群红工装不仅坚守的是多年天然气产量,更是坚守川东北后续区块的发展,坚守着川东北人的“红叶”情怀。午饭过后,泡上一杯热茶,欢言笑语,听老工人讲述大巴山中的红装故事……
河坝1井的“避风港”
河坝1井是通南巴构造上的重点探井,也是采气二厂在通南巴区块天然气产量功勋井,让川东北实现了从“低压”到“高压”开采的转变。“在建站的初期,这里的条件是相当艰苦的”,在这里已经工作十多年的邓青明娓娓说道,他和李谦不约而同地回忆到了井场的大水泥罐子。河坝1井当时就是大巴山中一个“孤立”工程,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在建站的初期,配套的值班室或者是生活用房是没有的,但由于工期紧,设备已经提前入场,把设备留在场地,工作人员到几公里之外的场镇上休息,谁都不放心。
那时,蔡锦、蔡银川两名同志主动请缨,留在井站守设备。时值2005年寒冬12月,整天都是雨夹雪的天气,对四面通透的河坝1井来说,更是天寒地冻。此时,蔡锦看见了井站上有个钻井期间留下的泥浆罐,罐体是被两个水泥墩支撑着的,墩体之间还有三米多的空隙。蔡锦和蔡银川两个人就在场站四处搜罗装设备的木箱或者纸板,把空余的两面遮挡起来,垫上纸板搭建起了临时的“窝棚”,在零下几度的冬天,穿上军大衣,依偎在水泥罐下,那里显得是那么的温暖。在这个温暖的水泥罐下面,蔡锦和同事们换班轮守了10多天,后来生活板房终于到来,但那10多天“温暖”日子却很难忘记。
陈河乡的“星级”宾馆
河坝1井的设备入场,意味着井站投产为期不远。面临“低压”到“高压”开采的转变,当时川东北采气厂提前实施了操作员工的现场培训,但培训场地让大家犯难。虽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但河坝1井这区域尚属未开发之地,此时距离场站几公里开外的陈河乡镇上到处都是土坯的平房。一个精明的乡民看见有石油工人到这里打井采气,愣是把土坯房重新布置一番,开起了乡上的第一家“星级”宾馆。说是“星级”宾馆,就是一个大房间作教室,两个大房间作宿舍,还有老乡的厨房供大家使用。那个时候,没有女工人,因此两个大房间都是“通铺”,20多个技术员和采气工人分在这两个房间住下。
农村的土坯房是老式的木窗子,窗子上糊的画报已经发黄,这且不说,在窗子的上面,还有很多空洞,兴许那是早期土胚房“通气”的设置吧。但是到了冬天,却成了寒风的入口。在风雪天,学员们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是穿着棉衣盖着被子入睡。但在这个“星级”宾馆,20多个技术员和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愣是把这个高压高产井给拿下了。这些学员现在多数都成了通南巴片区的片长、元坝气田场站的站长,但那段有味经历确难以舍却。
山道上的彩条布
大巴山中的井站都是依山而建,要么在山谷,要么在山顶的空旷处。马101井就是在山上,在这里上班的小段给我讲的不是采气的故事,而是彩条布的故事。我们每个井站都有一个泥浆固化池,都是钻井后的泥浆经过无害工艺处理后进行封盖,池子上下部分都经过防渗等多道工序处理,防止固化泥浆渗水造成污染。但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热胀冷缩,马101井的泥浆池顶部的封盖难免有裂缝。专业防渗的单位因为有其他工程,并且山高路远不能及时过来修理。
在2018年雨季来临前,这个问题成了守井人的犯头疼的事情。此时就只能采取最原始的办法,用彩条布把顶盖给遮住,让雨水流到其他地方去。但今年却不一样,上山的路正被当地进行的封闭施工,无法通行。留下的就只有树林间穿行的小路了。在车无法通行的条件下,河坝片区的李站长对大家说:“要么背,要么抬”。在李站长的组织下,借来了老乡的背篼和杠子,组成队伍,将300来公斤的彩条布通过羊肠小道运到山顶。出发点到山顶,海拔落差700多米,路程却是四、五公里。再大巴上的青山绿水之中,一群红工装托运着红蓝相间的彩条布,那色彩是那么的和谐。终于在雨季来临前,这群石油工人给泥浆池穿上了新衣服,防止了污染事件的发生。
情意绵长的采气人
通南巴的采气事业,不仅书写着采气二厂的发展历史,更记载着采气二厂和采气四厂的深厚友谊。2013年,随着元坝海相气田建产,川东北地区迅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兄弟单位,采气四厂60多名员工乘企业改革东风,从云南贵州走向四川,承揽了通南巴的采气业务,为川东北地区油气开采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持。来自云贵高原的同事刚来到大巴山盆地之中很难适应这里的气候、生活以及工作。采气二厂员工发挥四川人的热情、细腻和耐心,对四厂的员工嘘寒问暖,手把手教他们保养场站设备和填写生产运行记录,新来的同事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通南巴井站的采气技术,保障了通南巴五年多来来的平稳采气。
2018年8月,四厂员工陆续离开奋战多年的通南巴场站,带着成熟的采气技术到新区块新岗位履新履职。说到这里,通南巴片区的李谦和邓青明两位站长眼角都有些湿润,五年多的共同坚守,不仅有四川辣子鸡与贵州辣子鸡两种口味的相容,更有更深厚的师徒情谊、同事情谊,走的那天,都依依不舍。最后李谦自豪地笑着说,就从通南巴撤回的四厂员工,在他们的内部采气比武中,前七名都是在大巴山中回去的员工,情谊的加深、技艺的提高,离不开这大巴山五年的相处与馈赠。
石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