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再生资源经营状况调查报告新鲜出炉(附行业百强企业榜单)
废品从业者,时常被贬称为“捡破烂的”,他们通常被认为是肮脏、贫穷、文化素养低下的群体,甚至有些神秘、危险。
但是实际上,这个工种非常专业,并不是人人都能做。从称重、计量到对废品材料的辨别、估价,再到寻找货源和渠道,和上家下家讨价还价等等,都称得上是一门学问。
废品从业者,时常被贬称为“捡破烂的”,实际上,这个工种非常专业,称得上一门学问。

这个工种非常专业,并不是人人都能做。从称重、计量到对废品材料的辨别、估价,再到寻找货源和渠道,和上家下家讨价还价等等,都称得上是一门学问。

与一般人的认识不同,捡垃圾其实是一门学问
别人的废物,是他们的财富
专门收购废品,他们在居民区、工厂或工地周围活动,收购别人不需要的废品材料,称斤计算价格。

他们回收不同种类的废品,包括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硬纸、报纸、书本,不一而足。他们必须具备极好的眼力来判断废品材料,同时熟知市场价格。除了肉眼可以认出的材料外,金属、塑料类的废品需要用打火机燃烧后,辨别气味才能知道具体材料。
中国有600万城市废品从业者
广州市约有10万人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每年回收的再生资源产值超过100亿元。
这些废品从业者游离在正规的垃圾处理体系之外,清理整合巨型城市排出的大量垃圾,推动废品回收再造产业链,让可回收物在没有任何政府支持的条件下得到回收。
现在,中国近一半的铜,超过一半的纸和将近30%的铝都来自于可循环再用的废品。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在2001年至2011年间,金属回收再利用为中国节省了1.1亿吨煤炭资源,并减少了90亿矿产资源的开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卫生管理质量的提高,截至2017年,全国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5%,垃圾填埋场分拣工基本已经消失,废品回收利润的整体降低致使有一部分人逐渐离开了这个行业,特别是国家禁止进口洋垃圾的政策实施,沿海地区一大部分靠垃圾分拣为生的群体也都逐渐离开这个行业。
2017中国再生资源百强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新鲜出炉
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组织的“2017年度企业经营状况调查”已经结束。本年度有350家企业参与,根据企业提供的经营情况,协会认真分析、研究,编制了“2017年度再生资源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并根据年度经营额排定了“2017年再生资源行业百强企业榜单”。

2017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大背景下,再生资源行业经过了市场跌宕起伏的冲撞,调整转型的阵痛,改革创新的激励后,整体发展也呈现出增长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百强企业运行态势良好,各项经营指标创新高。

调查显示,2017年再生资源百强企业销售总额达2392亿元,比上年增加50.2%,增加了31个百分点;经营总量15620万吨,比上年增加34.1%,增加了10,6个百分点;产值1531亿元,比上年增加53.6%,增加了20个百分点; 综合毛利率23%,比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 净利润率11.1%,比上年增加4.5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13.2%;平均税率13.1%,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百强企业分拣中心1520个,比上年减少14%,递减1个百分点。

2017年,百强企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销售规模和利润率呈持续上升,盈利能力增强。
2017年百强企业销售规模比上年增加52%,回收量比上年增加34.1%,利润增加5.4%,比上年高出4.5%,综合毛利率和净利润率达两位数以上企业81家,保持持续增长的企业达78家。净利润率首次达到两位数。百强企业毛利率和利润增长较快反映出两个趋向,一是再生资源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开始加强;二是行业整个生产体系的内需拉动开始复苏。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被激活发酵。宏观环境的改善激发了企业改革创新和增加经营管理的内生动力。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改革创新的力度大
在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驱动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开始向精细化发展,主动争当下游企业稳固的供应商,向专业化经营转型成果明显。百强企业中有60%以上回收企业,改传统回收向精深加工延伸,为下游企业提供优质原材料,20%的企业开始由综合经营向专业化经营转型;30%企业向环卫、危险废弃物和农村垃圾治理延伸;50%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大部分企业打破传统经营方式采用连锁经营模式构建回收体系。
回归企业经营本质,向市场和管理要效益
调查中反映出,在宏观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市场步入常态化发展的环境下,很多企业开始回归经营本质,理性经营,在选项目或产品时注重市场前景,从实际出发,不贪大求全,不为政策跑马圈地,到市场中求发展。同时开始注重补齐营管理短板,向管理要效益。2017年百强企业取得了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超过10%的好成绩。
二、经营结构上深挖市场潜力、精耕细作求质量发展。
市场进入常态化,再生资源企业开始研究市场,细分市场,挖掘市场潜力。从结构上上看,专业型回收企业发展势头比较好。2017年,专业型企业中的废纸企业表现突出,有24家废纸企业进入百强榜,销售规模均在2亿元以上。结构上另一个特点是分拣中心继续减少,销售规模持续增加。企业由求数量向求质量方向发展。
三、民营企业整体水平处于优势
调查显示,2017年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69%。共有70家进入百强榜,销售规模占71.2%,经营量占73%。百强前十位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家。主要经营指标与百强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处于优势:综合毛利率为23.5%,高于百强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四、行业龙头集中呈现
百强的规模增长连续高于行业的增长,回收产业集中度加速,引领行业发展的团队核心逐步形成。
协会开展的企业年度经营调查和百强排行已经持续五年,纵观五年的排行榜,有51家企业连续入榜,成为百强中的不老松。连续五年稳坐百强榜首的宁波金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再生资源销售规模由2013年的407.44亿元增加到2017的822.23亿元,翻了一倍之多,已成为行业最大的专业型回收加工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连续五年进入百强的企业,正在演化成再生资源产业全渠道供应商。从2013年-2017年五个年度的调查显示,销售规模上,江苏纸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销售额增长了1.35倍,由百强第14位跃居到第4位;广州新供销天宝再生资源集团公司增加了83.74%,由百强第13位跃居第7位;重庆再生资源(集团)公司增加53.56%;宁国双赢再生资源公司增加26%;十堰市再生资源公司增幅达到1倍等等;这51家企业保持着自己的经营理念,形成了行业的核心。这些行业核心队伍的逐步构成,折射出再生资源百强乃至整个再生资源市场的新格局和新趋势。
五、发展不平衡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
参与调查的企业多集中于华东地区,百强入榜企业中华东地区47家,回收量占42.15%,销售规模占60.55%。其次是华南、东北、华北、西南,华中,西北。
(二)经营品类不平衡
参与调查的企业经营品种占比依次为:废钢47%,废纸24%,废塑料7%,废电子、废有色分别占3%,报废汽车占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