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978|回复: 3

【今日快评】我们该如何遏制和打击“谣言”?

发表于 2018-10-26 09:20: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久前,一条“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被带走协助调查”的谣言,从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发出后,在各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大量传播,让与伊利公司相关的奶农、上下游合作商、企业员工以及资本市场投资者感到恐慌。10月25日上午,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公开宣判,两位造谣的自媒体作者分别获刑。
        那么,遏制和打击“谣言”?欢迎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09:21:39 | 查看全部
让“没底线”的谣言无法蛊惑人心

  谣言四处传播,假话蒙蔽人心,这是任何法治社会都难以接受的。或是误导公众认知,或是毒害网络生态,或是消耗公权力形象,或是破坏市场秩序、伤害企业利益,无论什么形式的谣言,都极具社会危害。正因为这样,包括自媒体在内的网络参与者,都应当恪守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的底线,自觉做社会正能量的拥护者、支持者、奋斗者。

  谣言止于智者,人人都渴望得到事实真相。但许多时候,自媒体造谣传谣费尽心机、用尽手段,就是为了让谣言看上去“比真相还真”。有的靠耸人听闻、见所未见的标题和内容吸引关注,比如“黑人留学生轮奸女学生”“国民素质排名世界倒数”;有的蹭公众人物、时政新闻热点,比如“王某某表白马某某女儿”“明星赵某某怀孕”;还有的打友情关怀、健康提示牌,比如“全球43种燕麦片可能致癌”“某牛奶被检出致癌物超标”。套路各有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骗取点击量和关注度,继而从中渔获暴利。

  近年来,社会各方面辟谣机制建设不断加强,严惩网络谣言成为社会共识。与此同时也需看到,自媒体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造谣速度和数量甚至远远超过辟谣。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反差局面?我们看到,尽管许多造谣传谣者因为诽谤、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被惩处,但仍有大量自媒体运营者甘愿火中取栗铤而走险。有调查表明,利用自媒体造谣传谣已呈现公司化、产业化趋势,生产、传播环节明码标价,“以谣生利”让谣言屡禁难止。

  非重拳惩治不足以激浊扬清,非猛药去疴不足以澄清视听。自媒体不仅需要反“三俗”,更需“打假”“扫黑”。自媒体网络谣言可能嚣张一时,但终究难逃法网,难阻网信事业发展洪流。对那些僭越法律红线、撕裂道德底线的自媒体造谣者,对那些散布谣言、侵权他人的网络大V,对那些妄图通过谣言诋毁竞争对手的不法经营者,对那些想借助谣言进行商业营销、抬高自身名气的人,都应当依法予以严惩。正如有论者所建议的,不妨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那样,认真来一次涤荡自媒体不正之风和不良言行的“新风行动”,让“没底线”的谣言无法蛊惑人心。

  今天,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网络生态是否天朗气清,网络空间是否安全可信,事关8亿多中国网民的福祉。坚决抵制网络谣言,严厉惩治造谣传谣者,我们才能从网络中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宁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9 08:02:10 | 查看全部
坚决制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08:14:14 | 查看全部
自己首先不传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