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 新型气动阻车器受职工青睐
年初300套新型气动阻车器的“上岗”,确保安徽淮北矿业朱庄煤矿上半年实现斜巷运输安全无事故。“新型阻车器由我们员工自行设计制造,能做到常闭阻车,过车时通过气缸带动阻车器开启,不需人员手动搬运”。7月7日,该矿井口机厂锻铆班职工肖斌谈起这个“铁家伙”如数家珍。凝结着班组职工创新意识的新阻车器结构巧妙,易操作,安全性强,拆卸维修方便,受到一线职工青睐。
夏老师对原稿的分析:这是一篇缺少新闻要素,无法修改的稿子。
1、年初300套新型气动阻车器的“上岗”,确保安徽淮北矿业朱庄煤矿上半年实现斜巷运输安全无事故——年初的东西,现在早就没有时效性了,如果想救活这个旧闻,唯一手法是看现在这些设备的使用有无具有新闻性的作用、效果。可是,这里唯一能够体现这个内容的只有一句话:即:“实现斜巷运输安全无事故”。这里便又暴露出一个问题:难道没有事故就是取决于这个设备吗?人的因素呢?还有过去没有这个设备的许多年里,都没有零事故吗?
2、7月7日,该矿井口机厂锻铆班职工肖斌谈起这个“铁家伙”如数家珍。
7月7日不是发生新闻事件的时间,而是作者造新闻的时间。
3、缺少创新的动因和过程
摄影修改稿总结:本期参赛的几篇修改稿致命性的错误是判断错误,属于盲目修改。从写法上看存在以下缺陷:
1、用正常工作当新闻由头;2、缺少创新动因和过程;3、抓住了原稿中“实现斜巷运输安全无事故”这个新闻点,却忽视了其背后隐藏的不符合逻辑的结论;4、缺少时间要素。
改稿质量较好的是王小天老师,他的修改稿中用“在锻铆班举办的使用效果评判会上,深受员工赞赏”做由头救活了已成旧闻的新闻事件,同时他意识到了“通过这项改造实现斜巷运输安全无事故”的结论太绝对、太夸张,采用了“运输安全保障明显得以提高”这样的结论。但是他的稿子由头的新闻价值不高,文中缺少创新背景,“年初,为确保上斜巷运输安全无事故”这句话还是夸大了这项改造的效果。因此,也无法成为擂主。
这次改稿提醒我们要有正确的判断,只有在定位准确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好稿。今后大家无论写稿还是改稿都要注意这点,避免判断错误、盲目跟风的现象发生。 |